东北大学扎实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工程” 深化人才强校战略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6日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 【字体:打印本页

近年来,东北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策划实施“东北大学创新团队建设工程”,构建了层次清晰、定位准确、衔接紧密的学术领军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形成了激发人才活力、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制度,为延揽国际顶级学术精英、开展国际前沿科研工作、产出国际公认创新成果、培育国际一流拔尖人才搭建了良好平台。

打破观念壁垒,建立人事改革特区。“创新团队建设工程”按照“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目标导向、统筹协调、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建设理念,探索在重点部位建立人才队伍建设评价改革特区,构建起更加符合教师发展规律、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学校对“战略科学家团队、重点创新团队、学科交叉创新团队、教学创新团队和青年创新团队”五类创新团队进行重点支持,并依据各类团队特点进行个性化建设。突出“战略科学家团队”的核心引领作用,支持其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建设一批基础扎实、实力突出的“重点创新团队”,在扩大原有优势学科方向基础上,形成新的优势学科方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大力加强“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建设,在国家重点领域或重大科技前沿问题中形成新的学科方向,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设置“教学创新团队”类型,支持其围绕明确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方向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青年学术带头人成长发展,遴选一批研究工作初具规模且具备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创新团队”,支持其进一步提升科研实力、取得标志性成果。2018年以来,重点建设5支战略科学家团队、11支重点创新团队、10支青年创新团队、4支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研究内容涵盖深地深海、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一批国家、省市重点研究方向。

打破制度壁垒,激发教师创新活力。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创新团队建设的试点作用,通过不同程度下放人事管理权限,赋予团队带头人团队建设自主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支配权,激励创新团队组织成员团结协作、科学分工,共同完成建设目标,实现重大成果突破和标志性成果建设。大力支持创新团队积极参与重大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布局调整,紧密围绕国家及区域发展等战略部署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支持服务;每年为创新团队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其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充分发挥创新团队对学校发展的学术贡献作用;优先引进优秀学术骨干,完善团队结构,促进团队快速发展;实施自主分配绩效,由团队带头人组织成员的绩效分配;在研究生招生方面,在符合国家相关招生政策条件和提高研究生毕业条件前提下,单独落实研究生招生计划;鼓励团队成员赴海外访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鼓励团队邀请海外学者来校访学交流。

打破评价壁垒,实施分类分层评价。“创新团队建设工程”以“战略科学家团队”建设为引领,以“重点、青年团队”建设为重点,以“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关键,以“学科交叉团队”建设为特色,致力于形成国内外公认、特色鲜明、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学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研究类型的创新团队,实行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对于从事基础研究的团队,着重评价其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能力、成果的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等;对于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团队,着重评价其技术创新和重大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对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等;对于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团队,着重评价其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教学理论取得创新成果等。创新评价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重点评价团队整体科研表现、成员合作紧密度、国际影响力等重要指数,为团队发展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创新团队负责人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4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以战略科学家柴天佑院士牵头的团队为主体圆满完成“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十年建设期,验收成绩优秀,排名第一,并继续获得“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支持;学校获批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等多个重要科技基地,形成服务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重要技术依托力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