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辽宁省教育世家——记葫芦岛市第三实验小学符亮家庭
符亮的家庭祖孙三代都是教师,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不仅传承的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家风,他们扎根于教学一线,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各自全部的青春年华。
一、扎根一线,辛“勤”浇灌,只为“苔花”好圆梦
符亮的爷爷符印堂,用自己43年青春岁月点亮了孩子们的美好未来。43年里,他的初心始终不变,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心贴心、面对面、手把手地帮助一个又一个孩子“圆梦”。43年的持之以恒,他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43年的辛勤耕耘,完成了他为乡村孩子“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初心;43年的不懈付出,他帮助乡村的孩子放飞了梦想,让他们的出身虽小如“苔花”,也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如“牡丹”。
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师克俭映初心
符亮的父亲符春光虽从事教育事业仅十几载,但他对学生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不偏爱一位好学生,更不放弃一位学困生。他每天都能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给孩子们补课,学校学生多,学困生更多,学生基础差。但经过他的努力,学困生都有了明显进步,他常说:“要对得起孩子和家长,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总是用一颗朴实的爱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
三、不甘人后、立志从教,立起模“范”好样子
符亮的母亲陈淑杰是一个倔强的人,从小就决心立志从教,也要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这一干,就是35年。
当教务主任时,她抓管理、定规划、强德育、展特色,个人先后荣获市中小学优秀教务主任、市政府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作为女校长,她以身作则,规范管理,亲自授课。在她的带领下,学校有了质的飞跃。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历尽铅华的她最终选择在小学呵护祖国最稚嫩的花朵。
四、兢兢业业、持之以恒,练就一身好“武”功
“教书育人如同苦练武功,偷不得一丝的懒”。这是符亮丈夫李墨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自研究生毕业后,他就一直工作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1年来,他精心钻研、潜心研究,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默默奉献着。坚持一次高质量的备课、准备一堂精品式的授课、耐心辅导一次落后的学生,如果只是一次,固然不难,但他的可贵之处,就是将这“一次的不难”,整整坚持了11年,他成为了同行眼中的“圣人”、学生眼中的“完人”。
五、思维灵活、勇于创新,“新新”才能向“荣”
“上符老师的课,最开心啦”。提起符亮,孩子们总是忘不掉她那灵活多变、趣味横生的授课风格。作为教师,她始终注重创新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改“老师一人独讲满堂灌、学生万马齐喑被动听”的老路子,取之以开放探索、寓教于乐的新方式。虽然担任班主任多年,却没有传统班主任的“威严”。课堂上,她创新运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索引思考、以启迪促理解、以互教强巩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她的课,多次在教学评价中荣获优秀课;她的班,班风纯正、学风优良,多次评为“三好班级”。正如她所言,授课唯有“新新”,学生才能“向荣”。
人生的道路漫长而曲折,教育的终极目标至高无上,个人的奋斗永无止境。符亮的家庭将传承祖辈的教育精神,用一生去追求、去挑战、去创造更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