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过往栏目 -> “双减”在行动 -> 市县行动
锦州市“双减”注重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 组织开展“三提高”主题开学视导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0日    来源:锦州市教育局

   91日开学以来,锦州市教育局、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组成视导组,围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作业质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三提高”这一主题,突出作业管理、执行课程计划、贯彻教学常规、教研备授课、“零起点”教学、课后服务、“101行动计划”等方面工作,对城区中小学展开为期10天的沉浸式期初视导工作,助推了“双减”工作在校园的有效实施。




  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视导组指导学校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巩固作业总量和时长管理成果,避免任何乱象反弹,以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科学设计作业内容、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三方面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作业管理。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深研细探随堂化、精准化、层次化作业设计,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探索构建校本化作业体系建设,加强校本作业资源建设,鼓励并指导教师通过选编、改编、自主创编等方式设计高质量作业。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加强作业集体讲评、个别面批的针对性,做好答疑辅导。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强化教学管理工作。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状况,汇报了新学期课程建设与实施、教学常规、“五项管理”等情况。视导组通过实地查阅、教师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学校教学计划、课程开设、课时安排、常规管理等实际情况,并指导学校整体规划教学工作,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全面系统构建学校育人生态,提升校内教育服务质量,让每个学生在校内都能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

 

  打造高效精品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视导组深入学校课堂、教研组、备课组,要求并指导学段衔接,特别是小学一年级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工作,积极探索实施入学适应期过渡性活动课程;规范教学难度、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和学生读写姿势等;指导教师注重学情分析和差异化、个性化教学,鼓励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全面推行课后服务,严格落实“5+2”要求。开展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视导组指导学校完善课后服务方案,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着力保证课后服务三个全覆盖: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着力保证课后服务时间不少于2小时,结束时间一般不早于正常下班时间;着力保证课后服务质量,统筹校内资源,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侧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抢进度”“讲新课”。同时,视导组对新学期各学校上好“开学第一课”、做好常规“四个一”工作,以及各高中选课走班教学课程编排与管理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