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过往栏目 -> “双减”在行动 -> 市县行动
共识 共谋 共事 共享——辽宁省实验学校(集团)“双减”工作新举措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8日    来源:辽宁省实验学校

 

 

 共 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儿童健康成长作出的重大决策。辽宁省实验学校积极响应,通过组织学习,共同研究,达成了共识——这是学党史、做实事的现实行动;这是夯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健康成长的又一路径;这是推进教育创新、提升教育质量的良好契机,辽宁省实验学校一定努力发挥好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共 谋 

  共谋方案:基于这样的共识,学校出台了以“提升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作业设计和科学管理质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目标的《落实“双减”提高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并于学前周第一个工作日经教代会讨论通过。

《落实“双减”提高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双减”工作实施方案 

  教研处、学科教育研究室科学定位、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育人体系,科学落实方案,调整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构,不仅“治乱、减负、防风险”,更要“改革、转型、促提升”。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向规范化实施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向研究要质量、向评价要质量;在提升作业设计和实施的质量方面,严格落实辽宁省实验学校《作业量规范》《作业管理规范》《作业批改规范》,强化作业管理、作业设计、作业研究和作业评价,凸显实践作业,不断打造“实践+”的教育生态。

《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规范》《作业管理规范》 

  在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方面,学校充分发挥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课后服务课程,每天五大类、三十几门课程,多样化,选择性,走班制,让每个学生在校内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

 

 

 

 

  共 事 

  我们深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能只靠方案,也不能只提目标、提要求、提任务,还必须给出清晰的路径指引,激发老师们的创新活力。 

  一切教学改革的出发点,都要回到真实的课堂,从改革应该发生的地方去谈改革。教研处、学科教育研究室精准调研,以问题为导向,抓住提升质量的关键环节——常态教学。 

  聚焦常态课堂:“普通教师的普通教学和普通课堂里的普通学生”,意味着真正的以人为本。在“学本•尊重”文化课堂自我诊断工具和“学本•尊重”文化课堂通用评价工具基础上,研制《辽宁省实验学校“学本 尊重”文化课堂质量提升 “十举措”》《辽宁省实验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诊断评价》。 

  聚焦常态作业:作业设计和实施的质量不仅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维度,也是体现教师专业能力的关键尺度,更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核心因素。作业是提质增效、撬动课程教学改革的支点。我们集众智研制《辽宁省实验学校作业质量提升举措》,明确主体责任,明确流程指引,明确实施路径,确保这个支点又稳又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共 享 

  辽宁省实验学校(集团)实施一体化管理,《落实“双减”提高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双减”工作实施方案以及确保质量提升的系列举措,在集团内共享,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服务管理协同一致,后续的实施过程群策群力,破立结合,不断优化发展。省实验学校全体教师将以奋斗的状态和卓越的工作成效,助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