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关于在我省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实践基地设置中小学生志愿者讲解员的几点建议》(第1103号)答复

  •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9日
  • 编辑:辽宁省教育厅管理员
  • 来源:省教育厅

徐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我省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实践基地设置中小学生志愿者讲解员的几点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建议中对当前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中小学生志愿者讲解员管理制度以及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且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为我省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合作,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

  2020年10月,教育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我省也积极探索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创新模式,进一步加强馆校合作。

  二、搭建平台,激发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热情

  省教育厅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工作,始终坚持立德为要、践行为重、树人为本。成为一名讲解员或志愿者是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一种方式,是中小学生深入接触社会实际、了解社会的好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能够丰富阅历,增强感性认识。为了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参与并融入其中,省内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积极将相关内容纳入课后服务范围,鼓励小学在下午3点半课后时间开设校内博物馆系列课程,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同时,倡导中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各地各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或校内综合实践活动时也在不断地融入与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相关内容,激发中小学生探索的热情,提高他们对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资源的兴趣。每年的寒暑假是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中小学生参观的高峰期,中小学生志愿者讲解员为讲解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活力,小志愿者们以更贴近学生参观者的身份和独特的讲解方式,为讲解带来不一样的宣教效果。中小学生在学习革命传统、优秀文化传统等过程中能够找到乐趣,可以增强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增加对博物馆的了解,有利于中小学生成长。

  三、开展实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辽宁省教育厅印发《辽宁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实施方案中指出,要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意见中强调推进馆校合作共建,通过举办馆校互动活动、建立第二课堂等方式,定期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等方式做好馆校间的沟通,共同构建常态化的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工作机制。我省积极倡导各地各校因地制宜,探索并不断丰富志愿服务的活动内容,引导中小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志愿服务。

  四、挖掘资源,不断丰富校外服务供给

  要求各地充分利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实践育人作用,科学设计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内容,积极开展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以研学实践教育为抓手,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实践教育。2021年,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辽宁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遴选工作,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省情教育、国防科工、自然生态、劳动教育等方面,遴选39个辽宁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丰富学生校外服务供给,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促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

  您所提的建议非常有针对性和建设性,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予以落实。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开展以下工作: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志愿服务培训内容,在校园内定期开展培训或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实地进行观摩或训练。二是将课堂教育与博物馆资源结合,通过课堂教育、实地参观实践、亲身讲解等,引导中小学生深入了解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

  辽宁省教育厅  

  2022年6月11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