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构建满足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厅会同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和省税务局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您的建议对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人才供给与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具有针对性、指导性,我们将在工作中认真采纳、积极落实。
一、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推动职业教育体系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开展中职、高职、职教本科等各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的培养模式改革,印发《关于开展职业教育一体化贯通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在43所学校实施中职-高职“3+3”、中职-高职-职教本科“3+2+2”、中职-职教本科“3+4”一体化贯通培养。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印发《关于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搭建职业启蒙教育平台,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推动全省义务教育各学段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以营口为试点,探索建立职普融通的综合高中。指导各市进一步完善高中阶段教育统一招生平台,实现中职与普高统一宣传、统一招生、统一录取。将“职普比”纳入对各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考核内容,同时,“职普比”已纳入省政府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市的评选指标。稳步发展职业本科层次教育,我省现有职业本科学校1所,9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职业教育本科专业22个,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打破职业教育“天花板”和“断头路”。
二、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法定职责
率先落实国家关于扩大职业技能培训有关政策范围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职业技能培训“两目录一系统”,印发《关于进一步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社会培训职能的指导意见》,指导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发挥培训职能;全省职业院校面向企业职工、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开展社会培训,培训总项目数1427个,培训人数62.51万人次。启动“辽菜师傅”学院送教下乡活动,培训学院300人。开展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遴选工作,6所院校获批省级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
三、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加强省级统筹,实行分类指导,总体保持省域内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招生人数职普比为4:6。高等职业教育每年招生11.5万人,在校生44.7万人,分别占高等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37.6%和37.9%。对接辽宁经济发展战略,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组建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搬迁至药都本溪,支持辽宁理工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支持鞍山市新建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数量由2013年底的309所(不含技工学校)调减至266所,进一步优化办学资源,中等职业学校“散小低弱”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开设服务国家“五大安全”战略专业370种,专业布点数1646个;开设服务“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业282种,专业布点数1057个;开设服务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专业242种,专业布点数849个。6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项目,形成了以“双高”为引领的职业院校发展特色。建设省级“兴辽卓越”高水平高职院校25所、卓越专业群141个。53所学校、223个专业获评省级优秀中职学校、中职专业。
四、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省教育厅等13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在混合所有制办学机构举办方式、设立程序、资产投入、学费标准、薪酬管理及融资、税收、土地支持政策等方面都做了制度创新设计,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推动办学体制创新,激发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积极性。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促进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引校入企”“引企驻校”办学模式改革,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组织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骨干企业共建共管新松机器人技术应用学院、中德产业学院等50个产教深度融合、产业特色鲜明、办学成效显著的兴辽产业学院。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组建15个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和47个区域性职教集团,集团成员涵盖了全省44所高等职业院校、229所中等职业学校、91个行业组织、1680家企业、39个科研机构。2020年,入选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13个。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工作,现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达到68家,试点专业99个,其中,国家级试点单位20家,试点专业27个,遴选省级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100个。推进“订单、定制、定向”式人才培养改革,共有485个专业布点开展订单培养,学生人数达2.9万人,遴选省级人才培养示范专业80个。
五、加强产教融合试点项目建设
积极参与产教融合试点。大力支持沈阳市“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鞍钢集团、东软集团等3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示范引领作用。辽宁安井、辽宁国辰等32家企业被认定为第四批产教融合型企业,107家企业入选培育范围。进一步明确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激励政策。按省国地税支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有关税收政策,对有关教育机构在增值税、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方面予以优惠。2021年,为76家企业减免税费4.61亿元。
六、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落实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提高职教教师培养质量,逐步提升教师培养学历层次,支持高职院校在职教师学历提升,探索多主体跨界协同育人路径。遴选建设27个省培基地,开展校领导、教务处长、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4类专项培训,着力提升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2021年,开展52项84班次培训,共培训2855人次。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和企业实践基地262个,45所院校聘请产业导师132名。入选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8个,培育省级职业院校教师创新团队50个。入选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遴选省级职教名师和专业带头人173人。
七、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全省共有职业院校310所,在校生64.5万人(其中,高职院校43所,在校生39.4万人;中职学校266所,在校生24.8万人;职业本科学校1所,在校生0.3万人);紧密对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需求,开设高职专业364种,专业布点1585个,中职专业158种,专业布点1305个,专业门类齐全,每年输送23万左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两年来,专业结构与产业经济发展契合度更加紧密,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紧缺专业和“一老一小”等社会急需专业布点198个,停撤与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关联度不高的专业点157个。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适应性明显提升,2021年订单定制培养人数47362人,较上年增长106%。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服务企业行动,职业院校与1025家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工艺革新、订单培养等项目1136项,帮助企业解决智能终端研发、数字化开发设计、果蔬深加工等技术问题387个,技术成果转化金额1.2亿元,较上年增长72%。
八、营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氛围
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织协调相关广电媒体,加强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成就、社会对高质量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紧迫需求等方面的宣传,积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充分利用重点广电新闻栏目、北斗融媒矩阵、东北新闻网等全媒体平台,结合校园开放日、活动周、宣讲会等主题活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推介,提高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加大对基层组织和一线岗位技术技能人才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劳模进校园”“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20场。
在下一步工作中,将深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落实《辽宁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一是构建高质量职教体系。推动职业教育纵向贯通,高质量实施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贯通培养,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促进职普横向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探索构建普职融通的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进一步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本科专业,扩大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二是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落实《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支持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推动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完善激励制度保障,激发企业热情,盘活学校教育资源。三是提升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适应性,全面推广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改革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将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探索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培养模式,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四是营造职业教育良好发展氛围,充分利用新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学习宣传,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报告、座谈、观摩与体验活动,把宣传活动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相结合。通过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主题教育等活动面向社会广泛宣传职业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氛围。五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加大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力度,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支持建设一批优秀中职学校、专业及“兴辽卓越”高职学校、专业(群),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职业教育的关心,我厅将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辽宁省教育厅
2022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