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关于加强劳动理论课指导和引导推动高等学校“劳动+”理论课建设的建议》(第1547号)答复

  •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9日
  • 编辑:辽宁省教育厅管理员
  • 来源:省教育厅

程利国代表:

  您提出《关于加强劳动理论课指导和引导推动高等学校“劳动+”理论课建设的建议》收悉,您的提案对我省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将在实际工作中认真采纳、积极落实,现答复如下:

  一、辽宁省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实施现阶段情况

  自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以来,我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具有辽宁地方特点的劳动教育实施新模式,推进劳动教育全面实施。

  (一)坚持整体谋划,统筹部署。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辽宁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按照国家及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进行全局性谋划,迅速开展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劳动教育相关工作要求的通知》,召开了全省劳动教育工作部署会和全省劳动教育管理者、骨干校长、骨干教师培训会议,对全省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内容安排、评价制度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二)坚持探索创新,系统研究。建立了省级中小学劳动教育教研核心团队和省劳动名优骨干教师工作站,以“抓项目牵动、强队伍素质、促联动教研、出特色成果”为主线,初步形成省市县校“四位一体”劳动教育教研工作格局。探索建立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联盟,推动劳动教育优质资源和研究成果共享。探索将劳动教育评价纳入中考改革方案,并将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纳入政府教育督导范围。

  (三)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引领。各地各校,坚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劳动教育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新局面。去年4月,省教育厅首次面向全省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开展了优秀案例评选和精品课征集工作;11月,我省两个劳动教育案例入选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12月,沈阳市沈河区等三个区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我厅充分利用培训会议和全媒体开展宣传,有效发挥先进地区及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坚持协同育人,完善机制。注重劳动实践,建立基地、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协同合作的育人机制。积极对接、引入并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共建共享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成才观,通过开展公益劳动和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和新型服务性劳动,促进形成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的育人格局。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被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省教育厅继续狠抓落实,确保劳动教育高质量实施。

  (一)成立专班持续推进劳动教育。强化统筹指导和督导,严格落实劳动教育课程要求和内容要求,开足开齐上好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杜绝劳动教育理论化、形式化。学校切实发挥主导作用,丰富劳动教育教学形式,促进学科融合,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各地、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统筹安排校内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创新设计劳动实践项目,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既注重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也要注重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等劳动素养方面的培养,提高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健全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准确评价并全面记录劳动教育全过程,将学生劳动素养监测纳入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高等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教师岗位等,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

  (三)科学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

  (四)确定劳动教育内容要求。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五)做好综合保障工作。各地、各校根据实际需要配齐必要的劳动教育专兼任教师,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可聘请劳动模范、企业技术能手、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劳动教育教师,要安排专人负责校内劳动场所及工具管理、劳动教育实践组织协调等工作。各地要做好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培训,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内容,提升教师主动开展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全省各级教研机构要配备专职教研员,鼓励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有条件的高校可单独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各地、各高校要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必要资金保障,保证劳动教育教师培训经费。要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和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确保安全责任落实、落细,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

  2022年省教育厅将不断深入推进劳动教育工作,通过创建首批省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遴选省级示范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遴选省级劳动教育实验县(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组织培育省级劳动教育精品课,召开工作交流推进会等加强宣传引导,多种方式促进我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实施。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能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辽宁省教育厅  

  2022年4月25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