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关于扶植医工结合创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建议》(第1364号)答复

  •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7日
  • 编辑:辽宁省教育厅管理员
  • 来源:省教育厅

郭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扶植医工结合创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医工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医学交叉研究模式,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医工结合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是其关键所在。我省是医学教育大省,同时有着丰厚的特色理工类学科专业基础,近年来,落实《辽宁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通过组织实施相关计划项目,凝聚创新人才,打造创新生态,不断加快培养医工结合人才。

  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关于扶植医工结合创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建议,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协同创新攻关、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示范应用、完善支撑服务能力等具体建议,对我省发展医学类产教融合试点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经会商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教育改革,提升人才供给能力

  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结合办学定位和办学优势,依托特色学科的发展,通过自设二级学科、交叉学科等方式,完善学科专业布局,指导高校精准编制招生计划,支持研究生招生计划特别是增量计划重点向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平台基地倾斜,向国家相关重大人才工程确定的高层次人才倾斜,向“双一流”建设高校倾斜,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以及“三篇大文章”需求倾斜,加大支持力度,引导高校主动加强医工结合人才培养。

  以产业行业医工结合应用场景为导向,拓展核心技术和创新方法,完善医工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全产业链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设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以理论沿革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为主干,打造医工结合的核心知识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学科交叉融合的医工结合基础课程。以重大科技前沿和产业应用创新需求为导向,打造关联知识课程体系,鼓励高科技创新企业参与建设一批应用型模块课程,加快推动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教材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二、加大政策支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我省始终立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十四五”时期,积极争取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1.16亿元支持辽阳中医药学校产教融合综合实训楼、辽宁中医药大学(大连校区)中药创新工程中心(科研楼)等2个医学类实训项目建设。下一步,将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建设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工作,研究制定产教融合政策清单,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带动医工融合教育与应用领域开展医工融合人才培养,为辽宁振兴发展“订单式”、“定制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工人才。

  同时,继续加大实施“带土移植”计划,继续组织实施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医工交叉联合基金计划,通过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加大对医工结合人才的培养。积极落实“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计划和方案要求,完善相关产业政策,指导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协同创新,通过实训基地等模式,加快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提升我省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建立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联合中科院沈阳分院和省属医疗机构开展多次医工交叉合作论坛,并在建设高水平科研合作平台、人才培养、项目合作上取得显著合作成效。由辽宁省肿瘤医院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立的肿瘤质谱中心,孵化为“辽宁省肿瘤质谱检验分析重点实验室”,已经为医院的科研工作和患者服务。下一步,深化对接合作,会同发改、科技、卫生等部门,推动沈阳三生、东北制药、东软医疗等龙头企业与沈阳药科大学、东北大学及省内医疗机构对接,深入开展“产学研医”多领域合作。支持辽宁省肿瘤医院与大连理工大学在“医工交叉”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加强东北大学等省内优势高校、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等优势科研院所、沈阳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领军企业组建重点实验室、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和产学研联盟,探索构建医工融合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我省医工融合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

  支持有关创新成果转化、新产品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学科建设与临床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惠民等方向,通过项目带动,促进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持续提升医工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辽宁省教育厅  

  2022年6月7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