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校企合作”按需定制培养的建议》(第1254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4日
  • 编辑:
  • 来源:省教育厅

文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校企合作”按需定制培养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关注,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厅将在工作中吸收采纳,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立足服务辽宁产业经济发展,坚持以产定教,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办学机制,改革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适应性。聚焦产教深度融合,实施办学体制机制创新行动,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以及多层次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引校入企”“引企入校”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企业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培训基地,广泛开展订单、定制人才培养。聚焦供需精准对接,实施产教数据集成共享行动,建设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积极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广泛推进现代学徒制等育人模式,推动校企协同育人。针对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现有485个专业布点开展“三订(定)”培养,学生人数达4.74万人,遴选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100个。鼓励各市属中职学校根据当地企业用工实际,开设订单班,定制人才培养方案。

  省人社厅先后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技工院校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辽宁省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实施意见》《辽宁省技工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就推进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提出明确要求,不断强化政府部门服务保障机制,推动产教融合深入开展。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进技工院校与企业建立对接合作机制,基本实现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全覆盖。在2022年首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期间,3所技师学院与华晨宝马、西门子、特变电工等5家大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签订深度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技能人才培养。

  二、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

  省教育厅指导各高等职业院校紧密对接国家“五大安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以及“特色理工”建设实际需求,“一校一案”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不断推动院校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格局,提升专业布局结构与产业经济的契合度,大力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

  三、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鼓励职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商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不断深化学院与企业的订单班培养模式,探索“引校入企”共建二级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双赢。我厅印发《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辽教发〔2022〕1号)《辽宁省职业院校举办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施细则(试行)》(辽教发〔2022〕218号),进一步破除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辽宁振兴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在开展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方面,我厅印发了《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辽教办〔2022〕244号),按照“政府统筹、数字赋能、校企共建、多元参与、市场运作、开放融合”的建设思路,开展“1+N+X”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启动省级实训运行服务管理中心建设,遴选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0家。全省技工院校先后建设22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5家省级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6家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投入资金超过2亿元,极大提升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四、“产教融合共同体”赋能产业发展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落实“一体两翼”战略任务要求,按照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任务部署,围绕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我省产业优势、教育优势、科研优势,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构建政、行、校、企、研协同新生态。2023年5月20日,省教育厅联合有关部门在沈阳新世界博览馆举办了盛大的产教融合体集体签约仪式。印发了《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成立首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通知》,成立了机器人、石油化工、汽车、船舶、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民用航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输变电装备、数控机床等10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各职业院校积极联系上下游企业,深入调研,了解需求,建立校际、校企、校地、校所合作机制,汇聚产教研资源,制定教学标准,开展联合培养、员工培训,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职业教育和区域产业统筹融合、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校企协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增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贡献。省教育厅将对各产教融合共同体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对成效明显的高校、职业院校将在资金分配、项目遴选等方面予以倾斜。

  五、大力培育“兴辽未来工匠”

  落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任务要求,持续推进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创新拔尖技术人才选拔培育机制,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我厅联合省发改委等10部门共同印发了《辽宁省“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工程实施方案》(辽教通〔2023〕61号)。主要面向辽宁重点产业、主导产业、传统特色产业布局,综合考虑学校服务面和办学水平,遴选了一批改革意识强、产教融合深、专业基础好、办学特色鲜明、服务发展有力的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通过整合校企资源、创新培养模式、服务技术创新、建立激励机制,打造“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基地,构建产教协同育人开放格局。以“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基地为载体,改革选拔机制,制定培养标准,创新培养模式,探索评价机制,深度整合教育资源、企业资源、工匠资源、产业资源,通过以师带徒、工匠传承、送教到岗、多方拜师的方式,今年计划培育100名以上具有工匠精神、行业视野、产业高度、技艺精湛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储备一批未来工匠。

  六、积极推动就业创业

  受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和雇员需求不足、用人单位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企业待遇与毕业生求职期望不匹配、高校毕业生对东北地区就业信心减弱等因素共同影响,“就业难”和“招工难”问题并存。为破解难题,省教育厅会同省人社厅出台市场化岗位开拓行动等21条措施。启动实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月活动,举办大型线下招聘会31场,入场招聘单位7400多家,提供需求岗位5.4万种、就业岗位41万个,参加招聘高校毕业生20.6万名,现场达成就业意向3.79万人。同时,省教育厅专程赴教育部争取支持,推出国家“24365平台”辽宁网络专场招聘会,568家用人单位参与招聘活动,提供岗位信息2.3万条,浏览量超20万次,全省高校投递简历毕业生近5万名。实施“202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用人单位进校招聘。落实高校就业“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包保责任制,深入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并向二级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延伸。春季学期以来,省内高校访企拓岗新增企业2172家,挖掘岗位21193个。实施《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办法》,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激发高校积极性主动性。

  感谢您对我省职业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辽宁省教育厅

  2023年6月5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