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提升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专业技能的建议》(第1244号)答复

  •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9日
  • 编辑:辽宁省教育厅管理员
  • 来源:省教育厅

宫君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专业技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持续加强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素养,建立职业院校技能专业课教师持续性学习制度、教育主管部门和校方应规范专业课教师能力,建立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质量考核制度和专业课授课教师能力考察制度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我厅将积极采纳并尽快落实。

  一、我省提升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专业技能的相关举措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以省政府名义印发《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主要举措包括: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落实全员轮训制度,实施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企业实践制度;将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作为教师招聘的优先条件,在职业院校专设流动岗位,探索实施产业教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力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技能拔尖人才等进入职业院校兼职任教;6所高校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立30个左右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二)深入推进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我厅积极响应《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教师函〔2021〕6号)文件要求,落实5年一轮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全方面、多维度推进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从项目规划、过程管理、质量监控、资金监控、绩效验收等方面,不断提升项目完成质量和工作绩效。近三年,面向我省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及校级领导,设置了“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专业带头人专业建设能力提升培训”“教务处长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及“校级领导管理能力提升培训”4个项目类型,共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教师培训项目350余项,累计参训人数11200人次。

  (三)优化教师培训内容,丰富教师培训供给。在培训课程设计方面,在覆盖专业大类的前提下,针对人数较少的专业设计个性化培训方案,满足了更多专业的教师的培训需求。在培训组织形式、培训管理模式、培训考核机制等方面,积极学习兄弟省份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在培训理念方面,及时关注职业教育领域的新政策、新动向,及时转变理念,提升培训项目的适应性、实用性和时效性。目前全省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覆盖率已达35%以上,平均满意度达99%以上。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以全力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为重要支点,推进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培训项目设计上对应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求,紧密对接智能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建筑工程、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设计智能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自动化生产技术等培训项目,加大力度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为辽宁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产教深入融合,校企全面合作。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强力抓手,充分发挥企业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我省产业结构的特点、结合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需求,发挥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的优质资源,邀请企业深入参与培训方案设计、课程讲授与实践实操环节,为广大职教教师提供先进的技术技能培训和岗位实践,推进企业生产和技术资源向职业教育的开放和共享,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全面深度合作。

  (三)以教育家精神为切入点,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2024年2月,省教育厅印发《辽宁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加快推进我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结合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围绕我省职业教育改革重点任务,在教师培训过程中融入教育家精神,针对教育家精神六个方面,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融合统一,推进教育家精神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传承创新,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内涵。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省职业教育工作的关心和关切,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支持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

  辽宁省教育厅

  2024年5月31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