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第1252号)答复

  •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9日
  • 编辑:辽宁省教育厅管理员
  • 来源:省教育厅

巴海燕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后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通知》(辽教函〔2020〕28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辽委教通〔2021〕42号)等文件,指导各地各校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23年,辽宁省教育厅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辽宁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辽教发〔2023〕9号),进一步推动全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我省指导各地各校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五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和专题活动,开展一场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美育、劳动实践或学生社团活动,面向初高中毕业生举办一次考前心理辅导,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面向家长开展一次主题教育。遴选了辽宁省学生心理健康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市、区)和中小学心理健康特色校建设单位,并印发建设标准。举办了“学生心理健康大讲堂”,邀请十余位国内专家开展面向全体教师和家长开展培训。推动各地各校逐步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保障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您在建议中就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非常宝贵和针对性较强的建议,我厅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省广电局认真研究,积极采纳,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养

  五育融合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继续推进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健心、以美润心、以劳强心。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纳入“三全育人”大格局。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具有宣泄情绪、舒缓压力的作用,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我省将继续严格要求各地各校开齐开足开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利用阳光大课间等活动,保证每天运动1小时。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创作展演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建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推动各地各校严格执行《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研制《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育人实施意见》,指导各地各校系统构建小学、初中、高中科学衔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提高专职教师授课能力,积累优秀课程资源,打造符合各学段学生需要的学生心理课程,为教师备课和教学提供参考。

  分层分类开展师资培训。制定分层分类省级培训计划,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教研员培训纳入省级培训规划,不断强化专兼职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导各市建立市县两级区域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定期面向所在区域中小学提供业务指导、技能培训。强化各地各校心理辅导室(中心)建设,切实发挥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中的作用。

  二、发挥家庭教育的主体作用,引导家庭提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力度和认知程度

  发挥辽宁省家校社共育研究指导中心的作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指导与服务工作。开设辽宁省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指导和鼓励各地各校开展家长空中课堂,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指导和鼓励各地各校开发和开设家庭教育课程。以教育行政部门为核心组建专家团队,联合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机构、医院等各方力量,为家长协同提供教育、咨询、评估、转介等心理健康服务。

  三、发挥社会部门的协同作用,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积极促进医教协同机制。积极推动县级卫生健康、教育部门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支持协作机制,推进建立医校转介协同机制。鼓励建立医校定期会商制度,联合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沟通民政、卫生健康、共青团和少先队、妇联等部门协同搭建社区心理服务平台,支持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协同卫生健康、网信、公安等部门指导学校与家庭、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加强物防、技防建设,及早发现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网上网下监测预警学生自伤或伤人等危险行为。各有关部门联合启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席会议机制,适时讨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工作,推动工作落实。省教育厅会同省卫健委,继续在8个市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社会动员、科普宣传、筛查评估等,探索常见精神障碍防治模式。完成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和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等任务,要求40%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20%以上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建立学校、社区和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间的协作机制。在7个市积极推广大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健康细胞工程(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和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辽宁省教育厅

  2024年6月4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