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构建“供需对接”机制,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的建议》(第1624号)答复

  •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3日
  • 编辑:辽宁省教育厅管理员
  • 来源:省教育厅

王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供需对接”机制,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建议针对学科专业“供需对接”和“产教融合”,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衔接,毕业生在基层“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在招聘中的运用的现状,提出了构建对接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大力开展有组织就业,特别是基层就业项目,进一步加强辽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及各市产业结构对专业机制实行动态化管理的具体建议。我厅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聚焦提质增效,构建省、市、校共融联动机制

  成立由31个省直部门(单位)组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班,切实落实高校就业“一把手工程”,健全、明确责任体系,着力形成强统筹、抓落实、聚合力的一盘棋工作方向,形成省、市、校协同联动,省直部门共同发力的工作格局。组织开展以“省情宣讲进校园”等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形成贯穿全程、辐射全域、面向全体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二、改革培养模式,促进就业供需匹配

  构建以市场需求倒逼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改革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原则,实现供需适配度动态平衡,源头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回应社会关切。到2025年,辽宁省将优化高校20%左右的学科专业布点,重点布局经济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对多年持续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进行调整。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行业企业用人实际,动态调控招生计划,大力开展“订单培养”“定制培养”,源头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和人岗匹配契合度。

  三、统筹协调重点领域,吸引人才留辽来辽

  一是开展“百校千企”人才对接计划,到清华、北大等双一流高校举办辽宁专场招聘,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大农业等挖掘优质就业岗位,开展专项人才对接活动,针对高校毕业生需求开发就业岗位,努力为毕业生留辽提供充分就业机会。二是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智力优势,依托流动站、工作站和省级创新实践基地等青年科研人才培育“主战场”,支持博士后在辽开展技术创新。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创建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依托博士后培养平台引育留用高水平优秀青年人才。三是积极举办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在线教育,其中对入选国家级或省级的高级研修班,打造“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基地。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青年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申报“兴辽英才”计划项目,按照规定兑现相关奖励和待遇。构建起产教协同育人开放格局,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储备一批未来工匠。

  四、优化就业服务,树立学生正确就业观

  组织全省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赋能大学生职业发展,提升高校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水平,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并开展“省情宣讲进校园、政策解读进校园、招聘服务进校园、就业指导进校园”等公共服务进校园活动,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打造贯穿全程、辐射全域的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留辽来辽就业创业。指导高校将就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深度融合,在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实践等育人环节,强化就业观念指导,帮助毕业生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就业信心。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辽宁省教育厅

  2024年6月3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