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赛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增加校园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配置覆盖面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省教育厅一直高度重视学校急救教育工作。2022年10月,辽宁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辽宁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强调各地各校要加强急救教育,完善学校急救设施建设和师生急救教育培训,从人、财、物方面予以保障。鼓励开发和应用优质急救技能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建设高水平急救培训讲师队伍,加强适龄学生急救培训,在师生中逐步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2024年4月,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红十字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群体,提出急救教育目标和主要内容。通知提出,自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我省高中及以上学校把急救教育列为新生军训的必修课程。同时,鼓励各地将CPR(心肺复苏术)和AED(自动除颤仪)操作技能纳入中考体育与健康实践操作项目。
生命至上、健康第一,学校作为人群密集的重点区域,做好校园急救设施设备的配备工作十分重要,您提出的建议对加强学校急救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下一步,我厅将会同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红十字会认真研究,积极采纳,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不断加强急救设施设备配备
指导各地各校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标准、校园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等,结合学校规模、环境等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校园急救设施设备。推动高等院校和3000人以上规模的中小学校在体育场、体育馆、校医院(医务室)、宿舍区等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鼓励采取多元化投入机制,以社会捐赠、设备租赁等多种合作模式,解决资金不足制约。继续推进“博爱校医室”建设,不断完善急救培训和设备设施标准。
二、扎实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
严格落实急救教育进军训要求,鼓励将CPR和AED操作技能纳入军训实践。指导学校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为重要载体、以日常教育为基础的急救教育推进机制,形成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以军训、急救日等重要节点为契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多种教育形式的学校急救教育模式。小学阶段重点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知识科普宣教,中学阶段强化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大学阶段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知识技能,倡导救护志愿服务。
三、着力强化急救师资队伍建设
联合红十字会组织优秀师资力量,深入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督促指导各地各校每年分批次组织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重点教职工进行应急救护培训,对取得救护员证书的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教职工开展救护师资培训,取得师资证书后承担本校的应急救护培训的教学任务。争取到2030年,接受校园应急救护培训比例达到全覆盖,定期组织开展急救教育示范培训。
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在世界红十字日、防灾减灾日、世界急救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建以受过急救教育培训的学生为主体的专业化社团和志愿组织,在社团和志愿组织中对急救知识技能和相关设施设备的使用进行常态化培训、复训。通过讲座、报纸、校园广播、网络、微信、微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宣传先进典型,倡导“人人学急救”的良好风尚。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辽宁省教育厅
2025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