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进一步加强辽宁省中小学心理筛查和危机干预的建议》(第1262号)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4日
  • 编辑:辽宁省教育厅管理员
  • 来源:省教育厅

王中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辽宁省中小学心理筛查和危机干预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省教育厅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联合省内18部门制发《辽宁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切实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同时,通过课程改革、资源整合、队伍建设等,多措并举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心理健康教师千人计划”,2021—2024年累计培训专兼职教师及班主任1.5万人次,覆盖全省所有地市;推动学校心理咨询室标准化建设,建立“校-县-市”三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24-12355);联合省妇联、省精神文明办线上线下开展辽宁校长家教课堂活动5场,受益家长儿童达164万人次;每年举办“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2024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益大讲堂”,覆盖教师及家长30万人次、学生20万人次;今年5月召开全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推进会,交流先进经验,督促工作落实。

  您在提案中分析了我省中小学在实施心理筛查和危机干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学校心理测评体系、健全心理预警机制、规范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加强心理专家专业支持以及强化相关部门统筹引领作用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我厅会同省卫生健康委认真研究,积极采纳,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构建多元心理健康监测预警体系

  2023年10月,我厅联合十八部门出台了《辽宁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从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服务保障等5个工作体系方面,提出了20项具体措施,并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其中,明确要求各地各校每学年要面向小学高年级及以上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科学分析、合理应用测评结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2024年,教育部委托北师大专家团队研制了一套适用于我国学生的分段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并使用该工具进行了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我省部分学校作为样本校也参加了此项监测工作。目前,我厅正在积极争取该项测评工具在我省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中的推广和使用。此外,我们还将在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能力、构建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加强多部门协同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逐步提升我省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强化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

  要求各地各校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发现的心理危机学生要及时干预、转介和跟踪,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托有关单位建设区域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中小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积极组织以心理健康教师及班主任为主体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定期组织研讨,加强危机干预指导工作。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探索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危机干预、跟踪管理等环节,加强运用教育数字化成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水平。积极探索建立“互联网+心理测评”的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模式,利用大数据研判分析学生个体和群体心理健康趋势,强化风险预判和条件保障。支持各地各校重点关注面临学业压力、经济困难、情感危机、家庭变故、校园欺凌、人际困难等风险因素以及学习生活环境有巨大变化的学生,发现苗头问题,及时疏导化解。逐步运用科学的测评工具、可靠的学生数据、线上下结合的多元模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网络。

  三、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严格落实心理健康课程学时,开齐开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进小初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体化建构,引导学校规范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指导各地各校认真总结、凝练实际工作经验,推广抚顺市上好“四堂课”等心理健康教育典型做法。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比例,开展培训,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心理疏导能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建立重点学生家长、班主任、心理教师三方沟通机制,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家访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科学养育观念。研制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性文件,规范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场地设施、心理监测、危机预防与干预、监督评估等方面内容,促进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四、挖掘我省心理健康专家资源

  联合省卫健委等6家单位共同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巡讲活动,面向学生、教职工及学生家长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传播心理健康知识。鼓励各地整合心理学教授、心理咨询专家、精神科医生等专业人才资源,建立专家团队,搭建沟通平台。充分调动专家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专家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案例督导等活动,为学校心理教师提供专业培训与技术支持。

  五、构建心理健康服务社会支持网络

  强化部门协同,整合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管护等育人责任有关的各类主体,成立“教联体”,构建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卫生健康、妇联、共青团等部门作用,开展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家庭教育指导与咨询服务、心理和法律援助热线服务等。积极推动县级卫生健康、教育部门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支持协作机制,畅通医校转介绿色通道。推动建立教育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等部门健全精神或心理问题学生复学机制。鼓励学校与专业心理机构、科研院校开展广泛合作,引入优质资源,提升学校心理咨询服务水平。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志愿者活动、公益讲座等方式,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社会资源的整合,扩大心理健康服务的覆盖面,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

  感谢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对我省教育事业的支持。

  辽宁省教育厅

  2025年6月4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