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扎实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第1498号)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4日
  • 编辑:辽宁省教育厅管理员
  • 来源:省教育厅

曾利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扎实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教育厅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联合省内18部门制发《辽宁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切实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同时,通过课程改革、资源整合、队伍建设等,多措并举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心理健康教师千人计划”,2021—2024年累计培训专兼职教师及班主任1.5万人次,覆盖全省所有地市;推动学校心理咨询室标准化建设,建立“校-县-市”三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24-12355);联合省妇联、省精神文明办线上线下开展辽宁校长家教课堂活动5场,受益家长儿童达164万人次;每年举办“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2024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益大讲堂”,覆盖教师及家长30万人次、学生20万人次;今年5月召开全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推进会,交流先进经验,督促工作落实。

  您在提案中分析了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三点建议,省教育厅会同省卫生健康委认真研究,积极采纳,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全省中小学目前已实现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全覆盖,其中专职教师占比38.5%。省、市、县各级教研机构建立了心理健康教师教研制度,省、市两级均配备专职心理教研员,93个县(市、区)也配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我厅将持续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比例。督促各地各校加大心理健康教师岗位招聘力度,鼓励招聘具有心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鼓励从现有教师队伍中遴选有意愿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优秀教师,组建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班主任为骨干、学科教师为辅助的全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二、织密更广覆盖、更加有效的预防体系

  进一步规范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小学高年级及以上各学段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科学选用测评工具,合理运用测评结果。践行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加强体育锻炼、美育浸润,坚持思想引导、情绪疏导、专业辅导一体统筹推进,强化学生心理韧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争取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所使用测评工具,搭建学生心理健康动态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心理健康趋势,做到早发现、早预警。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规范开设中小学心理健康相关课程,严格落实课程课时要求,优化课程体系,通过示范课、公开课等形式,打造一批具有辽宁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支持学校开发符合学生需求的心理健康教材和教案。推进小初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体化建构,引导学校规范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视导活动,推进各地各校深入落实《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提升课堂教育教学效果。指导各地各校认真总结、凝练实际工作经验,推广鞍山市“五五工作法”和抚顺市上好“四堂课”等心理健康教育典型做法。

  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大力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指导各地各校加强体育锻炼、美育浸润,开齐开足体育、美育、劳动课程。保障学生校内综合体育锻炼时长每天不少于2小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美育活动、劳动和研学实践,使学生调节情绪、舒解压力、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继续倡导并支持中小学生长期坚持大课间跑等体育活动,督促各校通过“体育课+大课间”“体育连堂课”等增加体育活动强度与时长,加强校园足球建设,建立完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切实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质效,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持续推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感谢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对我省教育事业的支持。

  辽宁省教育厅

  2025年6月4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