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校企联合对接精准育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147号)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5日
  • 编辑:辽宁省教育厅管理员
  • 来源:省教育厅

杨闯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校企联合对接精准育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优化就业服务,树立学生正确就业观

  一是以大赛促职业发展。以“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平台为重要抓手,提升高校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水平,赋能大学生职业发展,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二是以服务促就业创业。开展“省情宣讲进校园、政策解读进校园、招聘服务进校园、就业指导进校园”等公共服务进校园活动,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打造贯穿全程、辐射全域的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留辽来辽就业创业。

  三是以思政促实践育人。进一步将就业思政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在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实践等育人环节,强化就业观念指导。

  二、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人才高质量发展

  一是对接产业调整专业。立足服务辽宁产业经济发展,坚持以产定教,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办学机制,改革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适应性。指导各高等职业院校“一校一案”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布局结构与产业经济的契合度,大力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通过“引校入企”“引企入校”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企业共建共管产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培训基地,广泛开展订单、定制人才培养。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学实践,推进教学改革,推动校企协同育人。

  二是创办兴辽产业学院。推动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骨干企业合作共建101个兴辽产业学院。4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开展试点工作,校企共同作为管理产业学院的主体,联合共建育人平台,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三是校企共育“双师型”队伍。印发《辽宁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加快推进我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产教合力搭建平台、协同开展全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6所高校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在企业建立企业实践流动站、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积极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及企业科研人员“双师型”培养模式,为教师掌握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生产流程、行业标准、前沿技术提供平台。

  四是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落实“一体两翼”战略任务要求,充分发挥我省产业优势、教育优势、科研优势,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构建校、企(行)、研协同新生态,组建了石油化工、机器人、船舶、航空等19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依托产业园区组建了10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推进现代学徒制等育人模式,推动校企协同育人。针对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鼓励职业院校根据当地企业用工实际,开设订单班,定制人才培养方案。二是聚焦产教深度融合,实施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以及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

  辽宁省教育厅

  2025年6月5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