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切实持续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教学培训课件与企业需求对接的建议
一是建立产教融合课程共建机制。依托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及兴辽产业学院,职业院校与省内大型企业建立“专业设置—课程开发—资源共建”协同机制。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校企联合开发数字化课件,嵌入企业真实生产案例。二是推进“1+X”证书与岗位标准融合。率先推广“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改革,制定证书认证标准,将企业岗位操作流程、质量控制标准转化为课件内容。三是动态更新专业教材。支持职业院校建立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的教材评审委员会。
二、关于实操耗材保障与技能提升的建议
一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校企联合投入设备,共建智能加工、工业机器人、护理实训等高水平实训基地。二是耗材使用规范与效果评估。指导职业院校制定实训教学管理办法,明确实操课程耗材配置标准,并引入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实训教学评价。三是“双导师制”实操指导。在“兴辽未来工匠”培育计划中,企业导师直接参与实操课程设计与耗材选用。
三、关于教材修订与工厂需求贴合的建议
一是校企“双元”开发教材。指导职业院校组建由企业工程师、一线教师构成的教材编写团队,联合开发教材。指导职业本科院校试点开发“项目化教材”,将企业真实生产项目转化为教学单元。二是模块化、动态化修订机制。建立教材“三年一修订、一年一更新”制度。三是行业标准嵌入教材。在《焊接技术》《电气控制》等教材中,直接引用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将质量检验、安全操作等企业管理制度作为教材重点内容,确保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要求无缝对接。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深化校企协同,建立动态对接长效机制。支持建设“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库”,针对高成本、高风险实操场景,联合企业开发虚拟仿真课件,利用VR/AR技术模拟工厂生产流程,解决部分专业耗材不足或实训安全问题。
二是优化实训资源配置,强化耗材使用效能。推动行业协会、企业技术专家组成评估组,每年对各校实操课程耗材配置标准、使用效率进行量化评估,结果纳入职业院校质量考核体系。
三是完善教材开发机制,提升产业适配度。建设“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资源库,支持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活页式教材,配套开发数字化资源(如操作视频、工艺图纸),实现“一任务一模块一更新”。
四是强化政策保障,激发企业参与活力。建立“校企双元”教师流动机制,允许企业技术骨干到职业院校兼职授课(课时计入工作量),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每年不少于1个月到企业实践,将企业生产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从源头保障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
辽宁省教育厅
202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