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关于建设职业教育产业园的建议》(第0073号)答复

  •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9日
  • 编辑:辽宁省教育厅管理员
  • 来源:省教育厅

刘兵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职业教育产业园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厅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您的建议对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提高职业学校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针对性、指导性,我们将在工作中认真采纳、积极落实。

  一、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辽宁成为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省份,印发《教育部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实用高效发展 提升服务辽宁振兴能力的意见》,教育部给予9项重大政策支持,我省承担54项工作任务,构建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有效解决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结构矛盾。辽宁校企合作推进力度大、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二、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省教育厅等13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在混合所有制办学机构举办方式、设立程序、资产投入、学费标准、薪酬管理及融资、税收、土地支持政策等方面都做了制度创新设计,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推动办学体制创新,激发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积极性。印发《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促进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组建15个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和47个区域性职教集团,集团成员涵盖了全省44所高等职业院校、229所中等职业学校、91个行业组织、1680家企业、39个科研机构。入选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13个。

  三、增强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推进“引校入企”“引企驻校”办学模式改革,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组织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骨干企业共建共管新松机器人技术应用学院、中德产业学院等50个产教深度融合、产业特色鲜明、办学成效显著的兴辽产业学院,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开展职业教育服务企业工作,联系企业1025家,对接项目1136项,开展技术研发和工艺革新,成果转化金额1.2亿元,培训职工11.9万人次,订单培养学生4.7万人。

  在下一步工作中,将深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落实《辽宁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是推进职业教育产业园规划建设,在产业园建设中创新理念、科学设计,按照规划条件,坚持职业教育的特点,确保实训场地、生活配套等设施配建到位;二是借鉴工业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园的成功模式及经验,综合考虑经济基础、资源条件、办学水平、产业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引校入企”“引企驻校”办学模式,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对接企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三是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落实《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指导意见》,支持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推动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完善激励制度保障,激发企业热情,盘活学校教育资源。四是提升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适应性,全面推广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改革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将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探索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培养模式,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职业教育的关心,我厅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辽宁振兴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辽宁省教育厅  

  2022年6月13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