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丽提案者: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等重要战略部署,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在《辽宁教育现代化2035》《辽宁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辽宁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中明确提出有关要求,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2023年,辽宁省教育厅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辽宁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切实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您在提案就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非常宝贵和针对性较强的建议。我厅会同省妇联、省卫生健康委认真研究,积极采纳,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师资体系
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形成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为基本力量的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指导各地各校按要求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逐步提高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比例,鼓励配备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制定分层分类省级培训计划,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培训纳入省级培训规划,继续开展书记、校长、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在各学科教师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到培训全覆盖,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心理疏导的能力,促进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跟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将心理疏导贯穿至教育活动中。
二、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课程体系
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求各地各校五育并举,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德育心,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工作全过程,通过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磨炼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温润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要求中小学校必须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坚持学习知识与提高全面素质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严格要求各地各校落实心理健康课程学时,开齐开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教研部门加强业务指导,推动各地各校严格执行《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三、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监测预警工作体系
指导各地各校按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探索建立“互联网+心理测评”的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模式。利用大数据研判分析学生个体和群体心理健康趋势,强化风险预判和条件保障,为制定本地本校心理健康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持续在我省沈阳、大连、锦州等8个地区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社会动员、科普宣传、筛查评估等,探索常见精神障碍防治模式。完成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和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等任务,要求40%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20%以上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建立学校、社区和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间的协作机制。
四、健全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治疗的协作机制
指导各市建立市县两级区域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定期面向所在区域中小学提供业务指导、技能培训。强化各地各校心理辅导室(中心)建设,切实发挥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中的作用。积极推广大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健康细胞工程(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和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基本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五、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体系
强化家校互动,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发挥好辽宁省家校社共育研究指导中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指导与服务工作,深入开展“辽宁省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活动,并利用好“辽宁学校公益心理援助平台”,为师生及家长提供咨询服务。指导各地各校进一步完善现有家长学校的管理机制,使家长学校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作为家长学校的重要内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辽宁省教育厅
2024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