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第0527号)答复

  •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3日
  • 编辑:辽宁省教育厅管理员
  • 来源:省教育厅

吕伟提案者: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等重要战略部署,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在《辽宁教育现代化2035》《辽宁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辽宁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中明确提出有关要求,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2023年,辽宁省教育厅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辽宁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切实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您在提案中分析了青少年心理问题表现、影响因素及危害,建议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功能、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很全面,很宝贵。我厅会同省卫生健康委认真研究,积极采纳,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将课程落到实处。严格要求各地各校落实心理健康课程学时,开齐开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教研部门加强业务指导,推动各地各校严格执行《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活动性、体验性、开放性、主体性的课程特点。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每位教师都要扛起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要求各地各校五育并举,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德育心,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工作全过程,通过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磨炼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温润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要求中小学校必须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坚持学习知识与提高全面素质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监测预警工作体系。指导各地各校按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探索建立“互联网+心理测评”的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模式。利用大数据研判分析学生个体和群体心理健康趋势,强化风险预判和条件保障,为制定本地本校心理健康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试点开展“成长日记”专项行动,日记围绕“查实情、解生忧、见实效”,专门记录解决关乎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类问题。一生一册,持续跟踪,重点关注,专人负责,要求学校每学期针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不良倾向筛查,及时结合筛查结果开展分类分级信息管控和干预。针对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生、残障学生、性格孤僻或有抑郁倾向学生、有极端行为或暴力倾向学生等易发心理问题的学生人群,要求相关学校及时做好工作记录。

  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师资体系。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形成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为基本力量的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指导各地各校按要求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逐步提高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比例,鼓励配备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制定分层分类省级培训计划,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培训纳入省级培训规划,继续开展书记、校长、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在各学科教师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到培训全覆盖,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心理疏导的能力,促进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跟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将心理疏导贯穿至教育活动中。

  健全心理咨询服务工作体系。指导各市建立市县两级区域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定期面向所在区域中小学提供业务指导、技能培训。强化各地各校心理辅导室(中心)建设,切实发挥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中的作用。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监测预警工作体系。

  营造友善、互助、包容的校园文化。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化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中小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深入开展全省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创作展演等活动,指导和督促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针对每学期开学初、考试、升学等重点时段,通过专题讲座、个别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组织微课堂等形式,及时纾解学生心理压力。指导学校利用运动会、校园文艺节、体育节、劳动周、班队会、校园广播、升旗仪式、校园开放日及各类实践活动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展演、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教育活动,通过学校手抄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二、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体系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发挥好辽宁省家校社共育研究指导中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指导与服务工作,深入开展“辽宁省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活动,利用好“辽宁学校公益心理援助平台”,指导各地各校进一步完善现有家长学校的管理机制,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作为家长学校的重要内容,面向家长积极开展线上科普宣传、线下家庭辅导等,使家长学校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鼓励家长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对孩子的情感投入,以身示范,着力为学生营造更加健康幸福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整合校内外心理健康服务资源,逐步建立校地共建、家校共育、校社合作、医教结合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积极推动县级卫生健康、教育部门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支持协作机制,畅通医校转介绿色通道。鼓励建立医校定期会商制度,联合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推动建立教育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等部门健全精神或心理问题学生复学机制。沟通民政、卫生健康、共青团和少先队、妇联等部门协同搭建社区心理服务平台,支持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持续在我省沈阳、大连、锦州等8个地区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社会动员、科普宣传、筛查评估等,探索常见精神障碍防治模式。完成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和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等任务,要求40%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20%以上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建立学校、社区和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间的协作机制。同时,积极推广大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健康细胞工程(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和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基本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辽宁省教育厅

  2024年6月4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