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峰提案者: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力度支持“双一流”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您对我省“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提出了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建议,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启发,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采纳,推进落实。
我省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把学科建设工作作为人才培养和机制改革的关键支点,持续推进服务全面振兴的优势特色学科体系建设。
一、优化学科布局,强化服务需求
省教育厅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布我省学科专业优化布局引导清单,优先支持高校新增国家发展重点领域、空白领域和我省急需紧缺领域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对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服务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的专业学位给予倾斜支持。启动我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印发《辽宁省深入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8年)》,牢牢把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系统性、全局性特点,从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化学科结构、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科研创新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6个方面明确建设任务和量化指标。遴选辽宁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120个。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入选学科,高度契合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双向赋能。强化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建立项目进展情况定期报告机制、年度自评报告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规范资金管理,建立资金使用管理机制、资金分配机制,发挥专项资金激励作用,提高使用效益。按照分类考核、成果导向、突出重点、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双一流”建设项目开展绩效评价。
二、坚持引育并举,打造人才高地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支持特设专业技术岗位吸引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设置流动岗位柔性引进人才和团队。强化薪酬激励保障,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落实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政策。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提升各类人才队伍质量,突出高端引领,坚持“高精尖缺”导向,以正确评价导向做好各类人才、项目选拔推荐工作。强化创新型青年人才后备力量培养储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博士后培养工作,在建强平台载体、加大招收力度、加强工作交流、促进成果转化、强化服务保障等方面不断加力。积极吸引优秀外国专家,统筹实施外专项目计划,广泛布局建设外国专家联络服务工作站,加强外国专家联系服务。
三、融合产学研用,深化校企合作
坚持强供给、抓融合,供需两端相向发力,紧紧围绕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组建20个实验室群,汇聚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和高校院所、服务机构千余家,与693家重点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发布“榜单”,吸引高校院所等“揭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从107家高校院所、43家企事业单位遴选超千名企业科技特派员开展助企服务,精准解决问题千余个。
下一步,我厅将会同省科技厅、省人社厅,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为基础,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提升教育服务全面振兴能力。
一是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做好建设学科年度绩效考核,加强工作调度,产出高质量标志性成果,引导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加大对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服务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的专业学位的支持力度,统筹规划提升高校办学层次和水平。
二是增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好建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展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立项建设工作。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发挥优秀研究生导师和导师团队、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研究生教改立项等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我省重大科技成果征集和发布机制,强化科技成果遴选、激励和宣传推广,开展全流程、一站式服务,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成果与市场无缝对接。
感谢您对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对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来源为建议提案答复文件,脱密、脱敏处理后经审查可以公开的内容)
辽宁省教育厅
2025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