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俊提案者: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跨界融合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推进产教跨界融合发展,以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载体,以职业教育关键教学要素改革为抓手,推进产教供需深度对接。组建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10个。其中,大连金普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全国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组建机器人、工业母机、石油化工等19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教育部的支持下,筹建国家工业母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两翼”支撑下,不断探索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校企共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区域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进跨界融合的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
一是将企业岗位需求与职业教育资源对接匹配。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形式,校企联合开展37项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支持学校服务企业人才需求、服务企业科技创新,2024年,现代学徒制和现场工程师培养近3万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获批“教育部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
二是推进专业能力图谱建设。为切实解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滞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定位与岗位适应性不强等问题,辽宁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创建职业教育专业能力图谱,开发应用场景,修订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实施过程性评价、生成能力“画像”。目前,已启动94个专业图谱建设,基于岗位需求创建职教专业能力模型,重构课程体系,重塑教学形态,提升人才培养适配度,着力培养能工巧匠。
三是强化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开展高职专业星级评估,推进16个高职专业开展卓越认证,对专业进行全面把脉,推动专业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强化评估结果应用,新增机器人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等77个高职专科专业,撤销59个专业。
下一步,辽宁将聚焦辽宁重点产业建设需求,组织职业院校协同开展“一产一策”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等教学关键要素改革。
一是健全课程开发与更新机制。依托行业组织、研究机构、高水平大学等,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机构,组织大国工匠、行业领军人才、学校专业教学骨干,成立课程开发专家库,加强课程建设研究指导。
二是构建岗位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推动职业院校瞄准典型生产岗位场景,常态化跟岗挖掘一线技术任务、工单、标准、案例,对应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图谱,对接职业标准、行业规范、岗位要求打破传统学科逻辑,依据能力图谱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三是积极推进“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将岗位需求、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有机结合。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确保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高度契合。建立省级学分银行,探索将职业资格证书与课程学分互认,学生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作为课程学习成果的补充证明。
四是加强政策供给,修订《辽宁省职业教育条例》,固化经验做法,彰显辽宁特色。落实落细“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促进形成多元办学格局。
五是推进“数字职教”建设。根据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专业数字化升级改造,推进省级一流核心合成建设和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建设,搭建省级职业教育改革数字基座。
辽宁省教育厅
2025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