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关于促进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双向赋能的提案》(第0444号)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5日
  • 编辑:辽宁省教育厅管理员
  • 来源:省教育厅

陈国贵提案者: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双向赋能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辽宁省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一直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以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适应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多措并举,推动办学要素新发展

  辽宁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办学要素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设备等措施,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产教合力搭建平台、协同开展全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在企业建立企业实践流动站、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推进省级教学团队建设。二是优化课程设置。按照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着力提升课程有效性和适应性。三是深化教材改革。充分调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专家等多方力量,共同研发和编写一体化课程教材,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更新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以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二、多元共育,推动产教衔接实现新突破

  辽宁省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一是推动产教融合项目建设。省发改委积极指导省内相关院校,谋划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和产教融合项目建设。二是助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鼓励我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领域企业申报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三是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对标产业发展前沿,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依托国家、省级产业园区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五是校企共建开放型实训基地,促进产教科协同发展。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建立“校中厂”“厂中校”,汇聚产教科研资源,制定教学标准,开展联合培养和员工培训,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三、服务产业,优化职业教育资源

  辽宁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一是立足服务地方辐射辽宁,统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资源。二是围绕辽宁产业发展需求,做好专业“调停转增”。三是合作办学规范发展。重点打造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等特色留学专业,进一步扩大了“留学辽宁”办学规模。四是有效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连续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推广中国职业教育标准。建设“墨子工坊”海外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培养熟悉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产品的海外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吸纳您的意见和建议,加快促进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双向赋能,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作用,按照辽宁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及产业发展规划,将职业教育资源与区域主导产业、园区进行匹配对接。二是聚焦辽宁重点产业集群,组织职业院校协同开展“一产一策”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三是优化产教融合内外环境,积极推进《辽宁省职业教育条例》制定,构建多元共治、协同高效的产教融合格局,构建职业教育、产业发展、技能人才一体推进的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学校坚定不移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布局,融入产业发展布局,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双向赋能,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辽宁省教育厅

  2025年6月4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