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双减”背景下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建议》(第0266号)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4日
  • 编辑:辽宁省教育厅管理员
  • 来源:省教育厅

马连喜提案者:

  您提出的《“双减”背景下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在提案中对我省家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双减”背景下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建设,拓展家庭教育活动载体,加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和强化宣传引导的建议,对我省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会同省委宣传部、省委社会工作部、团省委、省妇联认真研究,积极采纳,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关于印发 <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 的通知》,指导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联体”建设实施方案和进度安排,谋划推动协同育人工作。积极推动跨部门协调机制,定期与妇联、关工委、宣传、公安等部门进行沟通和协作,统一规划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开展共育共建活动。

  二、发挥优势,加强家庭教育专业化指导

  围绕假期规划、亲子沟通、习惯养成等方面,发布系列微视频,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作用,转变育人观念,形成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指导学校建立健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落实家长会、家访、学校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制度,密切与家长沟通联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协同合作,推进家庭育人工作

  省妇联联合省教育厅、省精神文明办线上线下开展“敲黑板∶辽宁校长家教课堂开课了”活动,进一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儿童安全培训,提升广大家长科学家教理念和方式方法,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家庭教育阵地开展家风巡讲,推动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省妇联将深化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大力开展青少年关爱保护工作,持续深化"白海豚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行动,持续招募爱心妈妈,扩大“关爱圈”,开展“白海豚爱心妈妈”赋能培训,提升关爱服务水平。

  四、整合资源,加强社会资源有效利用

  鼓励学校用好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等教育资源,与附近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场馆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支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充分利用省内46条精品研学路线、110个免费场馆,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等主题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走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面向省内高校开展“一校一馆”征集工作,充分发挥我省高校资源优势,结合校园历史文化、办学特色等方面,充分挖掘校史馆、重点实验室、科创中心、劳动实践基地等场馆资源的育人功能,拓展课堂教学“半径”,帮助中小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兴趣、树立理想,为生涯规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来源为建议提案答复文件,脱密、脱敏处理后经审查可以公开的内容)

  辽宁省教育厅

  2025年6月5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