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际云提案者:
您提出的《关于多措并举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提案针对我省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指导不够、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学生创业能力素质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合理设置大学生创业课程、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多措并举营造良好创业环境等针对性、可操作性很强的具体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采纳。下一步,省教育厅将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7部门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着力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努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
一、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深入实施《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聚焦《辽宁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清单》,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政策、保障政策、财税扶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进一步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打造高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优化完善11条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对未进入创业孵化基地(园区),租赁场地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的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根据实际租赁期限按月给予每年3000至10000元的创业场地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月;高校毕业生首次在辽宁省内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成功申领创业担保贷款的,给予不低于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二、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学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大学生创新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进一步优化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管理,不断提升竞赛贡献力、影响力,打造创新创业竞赛品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着力选育优质项目,促进大创计划项目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支持高校加强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积极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全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整体提升。通过创新训练、创业实践有机衔接,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普及率和覆盖面,着力完善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优质资源载体建设
支持创业平台载体建设,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相互接续的“全链条”创业平台。增强创业孵化载体和创业园区规模实力,打造一批高水平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资金、场地、人才、法律等方面服务支持。广泛开展各类创业大赛和创业推进活动,在家政、养老、托育、乡村旅游等用工规模较大的社会服务领域推出更多创业带动就业示范项目,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加强创业服务专家团队建设,建设一批创业服务专家工作室,打造创业“源”助平台,支持民营企业家、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到基层开展创业服务。2024年,全省共扶持创业带头人1.4万人,创业带头人带动就业10.7万人。
四、打造以赛育创系统化培育模式
举办第九届“创客中国”辽宁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遴选推荐企业组前11名进入全国总决赛企业组500强备选名单,创客组前2名进入全国总决赛创客组100强备选名单,打造“以赛育创”体系,强化竞赛与创业对接,提升毕业生创业综合能力。组织各类人才交流活动,借助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中国海外学子(大连)创业周、“博士沈阳行”等大型招聘活动广泛吸引各类人才到辽宁中小企业就业创业。以“创新辽宁精益领航”为主题举办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与实践论坛,邀请本钢集团等7家单位在大会做主题演讲,分享管理创新的经验和做法。举办“清华校友辽宁行”活动,围绕我省重点行业,组织东软医疗、科德数控等50余户重点企业,与60余位清华校友企业家开展对接洽谈,以人才交流活动体系驱动毕业生创业成功率提升。
五、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力度
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完成就业的意见》,优化创业服务、提升创业质量,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连续3年实施“振兴有你·就有未来”高校毕业生留辽来辽就业促进行动,紧紧抓住离校前求职关键期,面向毕业生开展省情宣讲、政策解读、就业创业指导等10项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深入打造“就来辽”服务品牌,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开通“就来辽”账号,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大学生创业特征给予相应创业指导服务,面向全国高校毕业生推送就业创业典型、各地就业创业政策服务等内容,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咨询服务等“一条龙”服务。
六、做好高校毕业生创业“兜底”保障。
2024年,省财政厅筹集安排省以上就业补助资金19.3亿元,支持落实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场地补贴等就业补助政策,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充分运用首批已建成的609个“舒心就业”指导服务站点,发挥基层网格服务步调快、灵活度高优势,密切关注辖区内创业大学生创业开展情况。完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台账,为每位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应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普遍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对其中创业失败的高校毕业生提供针对性帮扶指导举措,帮助其尽早实现“再就业”“再创业”。
(来源为建议提案答复文件,脱密、脱敏处理后经审查可以公开的内容)
辽宁省教育厅
2025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