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省委:
你们提出的《正确引导高校学生使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收悉,现答复如下:
引导高校学生正确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一强大的技术工具,使其成为助力学业进步与个人成长的得力伙伴,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提案针对当前我省高校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面临的学术诚信危机、教学中的应用较少、教育管理体系对人工智能技术支撑性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建议。你们提出的相关建议我们将积极采纳,答复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学习研讨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方案举措。省教育厅积极研究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育公平优质发展新路径和教育教学新方法、人才培养新模式。2025年省教育厅组织召开“辽宁省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成立“辽宁省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联盟”;组织开展“辽宁省高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研讨会”;组织省内高校分管教学工作负责人、教务部门负责人赴清华大学学习开展AI赋能教育教学调研学习;召开人工智能专题学习会,邀请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韩萌教授做专题辅导,厅直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参加学习。通过辅导报告、专题研讨、学习培训等形式,推动我省教育系统管理人员及教师深刻认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升其人工智能素养,为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筑牢思想根基与素养基础。
二是聚焦人工智能方向,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石,筑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础。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教育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布局。增设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培养具有数据分析、算法设计、软件开发等能力的专业人才。同时,推动传统学科的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培养跨学科高精尖紧缺人才。我省共有东北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等24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点,其中2025年新增辽宁大学、辽宁工业大学等4所高校的人工智能专业点,为辽宁智造强省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人才支撑。
三是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产教融合搭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平台。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共同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特征的现代产业学院,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我省共有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产业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东软-百度人工智能学院等智能化相关省现代产业学院50家,其中2024年建设沈阳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学院、大连海事大学航运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学院等22家省现代产业学院。通过引入企业资源,共建研发中心、创新实验室等,弥补校内教学资源不足,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产业环境和创新实践机会,助力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创新,赋能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
一要加强高水平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鼓励高校为不同专业学生开设“通用+特色”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人工智能+X”交叉课程等,构建覆盖全面、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的伦理道德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增强学术诚信意识。针对学校、地区特色开展课程内容设计,鼓励将国产人工智能软件和模型等纳入教学内容,提升课程的前沿性、交叉性和创新性。鼓励教师在课程中讲述生成式人工智能惠及千行百业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省教育厅将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对“人工智能+”类型项目予以适度倾斜。
二要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保障。推动高校逐步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安全保障制度,建立人工智能算法与大模型备案机制,探索建立有效规避网络攻击、信息茧房、算法霸权、依赖成瘾等问题的安全保障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伦理准则,加强对智能教育产品、工具、服务进行监管,重点开展对学校学术论文、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文艺作品等教育教学环节资料的筛查识别。规范人工智能应用进校园管理,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鼓励校企联合攻关,研发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精度检测工具,实现对其生成内容的精准识别。省级层面将对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精度检测方法、技术和工具的研究项目和成果予以政策倾斜。
三要着力提升师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和AI技术应用能力。支持高校加强对教师人工智能技术相关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推动提升全体教师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鼓励高校在教师辅助课前准备、丰富课间过程、完善课后优化等方面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备课效率、创新教学方法。鼓励高校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能选课、线上教学、课外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更方便灵活的伴随式学习支持,打造师-机-生互教互学的新型学习模式,着力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思考判断能力、实践能力。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建设云端学校、未来学习中心、“一站式”数智学生社区,打造集知识服务、学习支持、教学辅助为一体的“人工智能+”学习平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学习,激发学生专业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性。省教育厅将适时遴选辽宁高校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和辅助学生学习的优秀应用案例,激励学校和教师用好人工智能这把“金钥匙”,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让教师更加创造性地教。
四要深化人工智能辅助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支持高校部署算力、模型、软件、智慧教学工具等教学支撑条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教学管理和科学决策,对教学全过程、发展全要素伴随式数据采集,开展精准画像,在此基础上优化培养方案和评价机制,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大力推动教学改革,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为学校管理决策、专业监测、教学评估等提供智能化支撑。积极培育、广泛征集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的实践案例,遴选培育教育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来源为建议提案答复文件,脱密、脱敏处理后经审查可以公开的内容)
辽宁省教育厅
2025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