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加强省属本科高校创新平台建设 服务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的建议》(第0148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8日
  • 编辑:辽宁省教育厅管理员
  • 来源:省教育厅

贾玉明提案者:

  您提出的《加强省属本科高校创新平台建设 服务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商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现答复如下:

  您在建议中提出,要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重大平台建设顶层设计;要强化扶持,加大对省属高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要强强联合,打造高水平创新集群;要建立需求对接机制,推动成果转化;要引育人才,打造科技创新团队。这些建议准确切中高校科技创新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对发挥高校在重大科技创新中的优势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省教育厅将在指导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中认真研究吸收。

  一是优化平台资源配置。2023年,省教育厅组织开展批建高校科研平台优化重组工作,常态化推动高校自设科研机构规范管理,通过充实、调整、合并、撤销等方式,淘汰退出一批、重点提升一批、紧缺增补一批、特色打造一批、整合做强一批,初步建成由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及新型智库组成的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体系。

  二是规范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为着力解决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战略导向不够突出、缺乏总体设计与统筹布局、运行管理制度不规范、科技资源配置分散低效等问题,省委科技委已牵头开展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体系重塑与规范工作。目前,起草了《关于规范重塑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体系的实施方案(待审稿)》,围绕“综合性、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条件保障”等五类功能定位,初步拟定了17个序列,形成了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议名单。

  三是组建省重点实验室群。2024年,省科技厅围绕我省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由我省全国重点实验室、辽宁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牵头,汇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金融及科技服务机构等各方力量,组建20个省重点实验室群。目前已汇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和服务机构千余家,与693家重点企业开展了深入合作,累计开展成果对接及互动活动117场次,筛选发布企业需求773项、科研成果742项,合作开展攻关项目160项,推进成果转化222项。

  四是加大高校引育人才力度。省人社厅发挥岗位设置引育人才作用。根据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事业单位科研项目和人才发展需要,优化三类岗位结构比例,在保持总体稳定前提下适当动态调整,支持特设专业技术岗位吸引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设置流动岗位柔性引进人才和团队。强化薪酬激励保障。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落实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政策,鼓励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分配形式。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加强与科技、人社等部门协同,发挥高校学科优势推动省属高校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向“高能级”迈进。

  一是强化扶持,构建优势平台。坚持“四个面向”,以支撑国家和地方重大任务和重大产出为牵引,结合省属高校实际,按照“少而精、成体系、强能力、重贡献”的原则做好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整合及新建工作,构建定位清晰、布局合理、支撑有力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二是积极推动高校实验室群和产业集群“双群互动”。紧密围绕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高校实验室群实施一批标志性任务、打造一批标志性活动、探索一批标志性机制、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加快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三是配合省科技厅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深度挖掘科技成果和企业需求,精准发布科技成果和企业需求“双向揭榜挂帅”清单,利用智能大数据模型精准匹配成果供需,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四是实施优秀青年人才留辽来辽工程。坚持就业和人才工作有机结合,加大青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招才引智力度,强化辽宁振兴发展青年人才、高层次人才战略性储备。建立高层次和急需紧缺技术技能人才岗位征集发布机制,畅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绿色通道”,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高端人才寻访、猎头活动,大力引进博士和副高级以上职称高层次人才。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辽宁省教育厅

  2025年5月29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