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人才供需错位,高校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要》(第0102号)答复

  •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5日
  • 编辑:辽宁省教育厅管理员
  • 来源:省教育厅

刘玲提案者:

  您提出的关于《人才供需错位,高校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要》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提案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学生和家长定位认识不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建议。感谢您对高等教育的关心,您提出的相关建议我们将全部采纳。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速通道。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共同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特征的现代产业学院,强化人才培养体系顺应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通过引入企业资源,共建研发中心、创新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产业环境和动手实践机会,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我省共有沈阳工业大学环保与新能源产业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产业学院等省现代产业学院282家,其中沈阳化工大学菱镁产业学院、大连交通大学中车学院、渤海大学大数据产业学院3家入选国家级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二是优化教学实践平台资源,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实践平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支撑。通过构建市场导向的教学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建设大连民族大学微生物学课程虚拟教研室等60个省级示范性虚拟教研室,其中,东北财经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等30个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建设大连理工大学工科无机化学虚拟教研室、沈阳建筑大学三省一边区域工程造价专业虚拟教研室等153个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是强化高职院校“兴辽未来工匠”培育。省教育厅联合省发改委等10部门共同印发了《辽宁省“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工程实施方案》(辽教通〔2023〕61号),通过整合校企资源、创新培养模式、服务技术创新、建立激励机制,打造“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基地,构建产教协同育人开放格局。以“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基地为载体,改革选拔机制,制定培养标准,创新培养模式,探索评价机制,培育具有工匠精神、行业视野、产业高度、技艺精湛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是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建设。省教育厅印发《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辽教办〔2022〕244号),按照“政府统筹、数字赋能、校企共建、多元参与、市场运作、开放融合”的建设思路,开展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启动省级实训运行服务管理中心建设,遴选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0家。组织各市组建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10个,其中大连金普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全国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组建机器人、工业母机、石油化工等19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共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10个省级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领军企业共建共管101个兴辽产业学院。

  二、下一步工作

  一要优化高校学科布点,助力“双化协同”人才培育。持续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点,积极鼓励高校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设一批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知识储备与能力支撑。鼓励应用型本科大学积极参与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一步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简称“四新”学科)建设,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形成一批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着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更多与企业需求匹配度高的应用型人才。

  二要聚焦重点产业集群,推动应用型人才教育发展。聚焦22个重点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持续深化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全力打造兼具创新引领性与实践实效性的教育平台;面向产业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同步强化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动校企合作开发产教融合型教材或讲义,将先进技术、管理理念融入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和案例“嵌入式”教学,帮助大学毕业生更好适应企业用人需求、明确职业定位。推动教学实践平台优化改革,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有效机制,积极鼓励师生广泛参与产业项目,让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熟知企业模式、方法、技术与需求,让学生尽早了解行业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良性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要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加快起草并出台《辽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聚焦教育强国、教育强省任务要求,紧密围绕辽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强化顶层设计,一体推进我省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着力推动破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深入、人才培养适配性不强等问题。对接辽宁万亿级产业基地和重点产业集群建设需求,组建一批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紧密对接,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作用,实施联合招生,广泛开展“现场工程师”、学徒制、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企业员工高端培训进修基地、院校师生高端培养研修基地。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理解,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支持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工作。

  联系人:乔滟扬

  联系电话:024—86896698

  (来源为建议提案答复文件,脱密、脱敏处理后经审查可以公开的内容)

  辽宁省教育厅

  2025年11月12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