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军提案者: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近年来,我省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等重要战略部署;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在《辽宁教育现代化2035》《辽宁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辽宁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中明确提出有关要求,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联合省内18部门制发《辽宁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切实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同时,省教育厅还不断通过课程改革、资源整合、队伍建设等多维度举措,系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师千人计划”,2021—2024年累计培训专兼职教师及班主任1.5万人次,覆盖全省所有地市;推动学校心理咨询室标准化建设,建立“校-县-市”三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每年举办“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2024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益大讲堂”,覆盖教师及家长30万人次、学生20万人次;今年5月召开全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推进会,交流先进经验,督促工作落实;10月联合9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实施方案》,医教互促,共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防线;10月-11月连续组织4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覆盖市、区教研员、中小学分管心理健康工作的副校长、德育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人、专职教师等380人。您在提案中以锦州地区为例分析了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并提出了六点建议。提案很全面,很宝贵,我厅组织相关处室认真研究,积极采纳,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构建多部门协同的领导与责任体系
强化部门协同,整合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管护等育人责任有关的各类主体,推动建设“教联体”,构建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完善考核与问责机制。将心理健康工作纳入政府考核时,重点评估政策落实、师资配备、活动开展等实际成效,而非单一数据指标。对未达标的区域和学校,采取限期整改、公开通报等措施,并将结果与教育资源配置挂钩。
二、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严格要求各地各校落实心理健康课程学时,开齐开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教研部门加强业务指导,优化课程体系,通过示范课、公开课等形式,打造一批具有辽宁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支持学校开发符合学生需求的心理健康教材和教案。研制《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育人实施意见》,推进小初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体化建构,引导学校规范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视导活动,推进各地各校深入落实《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提升课堂教育教学效果。指导各地各校认真总结、凝练实际工作经验,推广鞍山市“五五工作法”和抚顺市上好“四堂课”等心理健康教育典型做法,切实推动我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落细。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科融合
指导各地各校按要求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逐步提高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比例,鼓励配备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鼓励教师开展相关科研活动。制定分层分类省级培训计划,加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培训纳入省级培训规划,继续开展书记、校长、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提倡在各学科教师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心理疏导能力,促进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跟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将心理疏导贯穿至教育活动中。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形成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为基本力量的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建设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每学年面向中小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并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要重点关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建立“一生一策”动态心理成长档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心理压力排解宣泄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学生心理健康动态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心理健康趋势,做到早发现、早预警。
五、五育并举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大力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指导各地各校加强体育锻炼、美育浸润,开齐开足体育、美育、劳动课程。保障学生校内综合体育锻炼时长每天不少于2小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美育活动、劳动和研学实践,使学生调节情绪、舒解压力、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继续倡导并支持中小学生长期坚持大课间跑等体育活动,督促各校通过“体育课+大课间”“体育连堂课”等增加体育活动强度与时长,加强校园足球建设,建立完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切实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质效,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持续推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感谢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对我省教育事业的支持。
(来源为建议提案答复文件,脱密、脱敏处理后经审查可以公开的内容)
辽宁省教育厅
2025年11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