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情系松乡学童”
中国医科大学开展乡村志愿服务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拓宽乡村儿童眼界视野,在省委教育工委的关心下,在学校党委的支持下,7月21日-23日,中国医科大学“筑梦远航”大学生乡村志愿服务团来到凌源市松岭子镇松岭子村,与中国医科大学驻松岭子村工作队共同开展2023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21日中午,志愿服务团的13名师生来到松岭子村开始了为期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多功能阅览室,大学生志愿者为小朋友们讲述中华传统美德的经典故事,声情并茂的语言搭配精心制作的幻灯片,使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志愿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得到肯定的赞扬后,露出了可爱的笑脸。
多功能阅览室是工作队6月刚刚建成的,设有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自习室、思源·云图书馆和远程学习平台等;拥有课外书籍600余册、数字教材和课内外电子读物3万余册;拥有益智棋类等桌面游戏20余套、各类体育用品30余件、室外乒乓球桌2张;室内实现无线互联网全覆盖。面向全村小学生无偿开放,孩子们可利用课余时间到此学习、读书、上网阅览,也可登记借书。
随后,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开始了窗花制作、彩泥造型、团扇彩绘和风筝彩绘等一系列手工艺课程的学习,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哥哥姐姐演示制作步骤,小朋友们快乐地剪裁彩纸,用心为风筝和团扇涂色,并用五颜六色的彩泥塑造出自己心中美好的形象。在欢乐的氛围中,将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深植于同学们的心中,更点燃了他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星星之火。
在音乐教室,志愿者和小朋友们一起排练爱国歌曲《国家》,三天的时间里在村内多处取景为孩子们录制音乐视频,通过歌声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小朋友们精神饱满、朝气蓬勃,用铿锵有力的歌声唱出了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展现出了乡村儿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采。
志愿服务团的师生们来到了结对帮扶的小学生家中看望,大家勉励孩子要好好学习,将来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志愿者还向小朋友传授学习经验、分享阅读书目、针对课业难题进行解答,并与小朋友约定以后会定期和他视频连线,沟通交流学习生活上的困惑。
同时,志愿者还与孩子们开展互动游戏,通过团队接力、击鼓传花、履带战车等各种各样以竞争、合作、互助为主题的团队趣味项目,搭起了友谊的桥梁,激发孩子们的竞技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也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
晚上,络绎不绝的村民们在松岭子村文化广场上扭秧歌、吹喇叭、跳广场舞、展示花灯,敲锣打鼓、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文艺表演让志愿者们无不拍手称赞、鼓掌喝彩。更有志愿者在村民和小朋友的带动下,加入到了广场舞队伍,与大家一同感受醇厚、质朴的乡土文化。为期三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志愿者和小朋友们满满的收获中结束了。
中国医科大学驻村工作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传统文化在小朋友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帮助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不断进步。驻村干部们将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托高校优势教育资源,把帮扶工作做深做细,开拓乡村学生眼界视野,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