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中山区:创新“集采分离”模式 筑牢校园餐安全营养双防线 |
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1日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 【字体:打印本页

  辽宁大连中山区直面校园餐全域自主经营后的新挑战,以数字监管、“集采分离”等创新机制,系统规范采购、提升质量,守护学生舌尖安全与营养。一起来看他们的实践路径——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辽宁省、大连市纪委监委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部署,在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纪委监委的监督指导下,中山区教育局坚持问题导向,在提高“校园餐”质量和经费管理上持续发力,不断创新举措、强化监管,以实际行动向学生、家长和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以自主经营为靶心,建立问题清单

  自1997年推行学生营养餐以来,大连市中山区从社会供餐、对外承包、自主经营三种运营模式共存逐渐过渡到全域自主经营一种运营模式,缩短了经营链条,减少了人员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释放了餐费效能,确保了学生入口率,学生的餐食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受益学生3.82万人。

  但全域自主经营衍生新的问题,对监管工作提出新的挑战,经过深入调研发现:校园餐自主管理失范;各校食材质量标准参差不齐;食谱搭配不科学,摄入营养不均衡;烹饪水平不高,学生有挑食现象等。这些问题敲响了警钟,系统整治已势在必行,学生合法权益必须得到保障,行业歪风也必须得到根治。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创新工作举措

  “治顽疾、解难题”是校园餐专项整治的根本宗旨,中山区坚持综合施策,动真碰硬,以创造性的工作举措持续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数字赋能强监管。中山区纪委监委为加大公办学校食堂管理的纪律检查与监察力度,建立并持续升级中山区校园物资管理系统,依据带量食谱对物资采购、费用收支等情况进行监督、分析、管理。学校每天录入数据,区纪委和教育局工作人员每日登录系统后台,对各校录入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对发现侵占“校园餐”经费的问题线索进行调查,查实后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形成震慑效应,有效扼制了餐费跑冒滴漏问题。

  二是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严格落实省市场局、教育厅《校(园)长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职责清单》,压实校园食品安全校(园)长第一责任人责任及学校主体责任。中山区教育局组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及食堂管理员开展校园餐管理拉练活动,交流学习典型经验,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堂管理,制定《关于中山区公办学校食堂用工指导意见》,根据学校用餐规模,规范学校食堂用工标准,制定学校食堂用工支出限额,明确从业人员工资标准,稳步提升校园餐“入口率”。

  三是“集采分离”促规范。中山区教育局按照区纪委监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餐管理 提高学生餐饮质量的纪检监察建议》要求,2024年通过调研创造性建立了大宗商品的“集采分离”管理模式——区域建立供应商管理库,学校自主选择库内供应商采购食材。中山区教育局建立了由家长和校长组成的评审委员库,从中抽取代表对全区各学校供应商进行公开评审,把符合条件的供应商纳入中山区中小学食堂大宗商品“供应商库”,全区统一价格和质量标准。这一模式从源头上保障了食材质量,降低了采购成本,消除了学校间的价格差异。学校召开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的采购小组会议,从“供应商库”中自主选择各类大宗商品供应商。预包装商品的协议期为1年,生鲜商品协议期为2个月。送货价格实行“动态监管”,对连续高价送货的供应商采取警告、停供、取消资格的处理。通过集采分离管理,全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大宗商品采购每年节约成本约500万余元,全部用于增加校餐份量、扩充营养菜品,让师生既“吃得饱”又“吃得好”。2025年,为了进一步压缩学校大宗商品采购成本,中山区教育局开展了学校食堂大宗商品集采分离管理供应商库更新工作,通过现场评审新增供应商23家,同时部分商品采购价格进一步下调。在此基础上,为全面提升校园餐质量,规范学校乳制品供应,确保学生膳食营养摄入,降低采购成本,中山区教育局制定了《中山区公办学校食堂乳制品集采分离管理实施方案》,通过调研、开展评审建立了学校食堂乳制品供应商管理库及乳制品商品名录,确定学校供应乳制品标准,即牛奶制品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g/100ml,酸奶制品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3g/100ml,同时,禁止学校采购、供应蛋白质含量不达标的乳饮料。一是明确了乳制品的供应标准,规范了学校乳制品采购行为。二是保障了学生膳食营养的需求,解决了以乳饮料代替乳制品的问题。三是进一步降低了学校食堂采购成本,进一步提升学生餐质量。

  四是完善机制防风险。中山区教育局为加强校园餐制度建设,出台了《校园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标准130条》,推动了食堂管理精细化、标准化;以“互联网+明厨亮灶”为抓手,推动食堂日常管理智能化、科学化;强化食材“渠道关”、物品“验收关”、操作“规范关”、饮食“安全关”、食品“存放关”的管理,保障了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建立校园餐监督机制,公开区级校园餐投诉举报电话,学校在食堂显著位置设立了投诉电话和服务卡,方便师生反映和解决问题;学校建立校领导、老师和家长陪餐制度,适时监督校园餐质量;区纪委监委派驻10余名特邀监督员进驻全区中小学,监督指导学校重大工作;教育局由安全科主抓学校校园餐工作,进行全链条监管,建立校园餐工作台账,对问题进行销号管理;市场监管局、卫健局、公安和消防部门不定期联合排查各类隐患,下达整改通知单;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总监主抓,食品安全管理员主管,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

  五是营养美味双提升。中山区教育局联合大连市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营养需求、时令变化,优化四季带量食谱。学校在此食谱基础上补充完善,依据食谱进行配餐,既保证了学生餐的营养结构,又保证了学生的摄入量,让孩子吃出营养,吃出健康。2025年1月,中山区教育局举办了首届校园餐厨艺大赛,邀请大连餐饮行业协会、大连烹饪职业中专团膳专家担任评委,30余位厨师参加了大赛,评出一、二、三等奖,激发了厨师的工作热情,树立学校做好“校园餐”的决心,同时推进了厨艺分享,提升了全区厨师的整体水平。

  以质量提升为宗旨,优化长效机制

  为了持续提升“校园餐”质量,固化专项治理成果,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深化校园餐厨艺大赛成果,推行厨师统筹管理,推动校际厨师交流,调整菜品口味,让学生吃得更美味。

  二是制定食堂用工标准,规范学校食堂用工人数及工资标准,降低人员成本,提高校园餐入口率。

  三是扩充供应商库及商品名录,引入更多优质供应商资源,同时要求学校一年更换一次供应商,严防供应商形成垄断,与学校工作人员私相授受。

  四是强化校园餐专业指导,与大连餐饮行业协会、大连烹饪职业中专建立战略合作,开展区域校园餐管理、营养搭配等专业培训,制作学生餐教程,不断提升食堂管理与烹饪水平。

  五是深化科学营养指导,聘请大连市儿童医院、大连市中医院的膳食营养专家,修订中山区校园餐四季食谱,让校园餐营养更科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六是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把学校财务纳入财政结算中心集中管理,规范财务流程,规避财务风险。

  中山区教育局将继续围绕集中整治工作各项要求,深化“校园餐”专项治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全力保障广大师生“吃得安全、吃出健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