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辽宁省教育世家——记本溪市第一中学吕怿南家庭

教育世家的文化传承情结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4日 文章来源: 【字体:打印本页

  本溪市第一中学校园里总有一位穿着清新、仪表得体的老师,他就是吕怿南。学生们在课下也总是亲切地叫着他“南哥”。“每一对父母都会将孩子送到学校,送到老师的身边成为学生。教师接过父母手中的接力棒,此时此刻,这个学生将成为这个老师的孩子”。这是吕怿南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是他在工作中一直秉承的信念。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吕怿南生长在一个教师世家。从小在家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学校里学生们的那些事儿,见到最多的就是布满红色标记的学生们的作业试卷。学校、教师、学生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成长为家长认可、学生爱戴的老师更是与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分不开。

  吕怿南的祖籍是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县(现为鹤山市),祖上束带既以教书为业又兼善经商。曾祖父吕秀学是老大,在战乱不止、社会动荡不安的形势下,以一个读书人的眼光认定,社会定将由乱入治,但文化的薪火不能在战乱中熄灭。因而在本县奔走呼号,积极推动教育。一时间,鹤山县的读书人俱出自门下。因对教育的贡献,他成为该县中学校长,并兼职县政府秘书。到了20世纪40年代初,在日寇猖狂侵华的进攻中,他曾祖父不得不放弃了教育,辗转于澳门等地做生意。

  吕怿南的祖父吕庆云,195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在本溪市教育局工作4年后一直在师范院校任教。他勤于教学、勇于任事,把教育看作是自己一生的事业,把薪火相传看作是人生的职责,为了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他克服一切困难,曾在学校没有教材的情况下,自己写讲义,自己编教材。在外地工作期间,除寒暑假两个假期回本溪探家外,其他时间均贡献给了自己的教育事业。祖父的为人、祖父的才学常常被祖母提及,成为吕怿南的榜样。

  

  吕怿南的祖母刘凤梅是地地道道的本溪人,是个性格坚毅很要强的人,一生都在本溪市第一中学执教,对待教学一丝不苟,对待学生尽心尽力,无时无刻不在认真地全力付出,可谓桃李满天下。吕怿南关于教师更多的记忆来自于祖母,在祖母的身上看到了教师的兢兢业业、教师的无悔奉献。“穿衣,要干净得体,才会让周围的人舒服惬意。”这是穿衣的哲学,也是为人的哲学。这句话是祖母在吕怿南成为教师时给出的第一个人生建议。

  

  

  

  吕怿南的父亲吕民,先后工作于本溪市十二中学、市第二高级中学、市第四中学、市高级中学,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为吕怿南的成长提供了指导和帮助。吕民老师所教的英语课曾是全市的典范,多年来一直是市教委的先进。之后,从教研组长成长为本溪市第二高中的副校长,本溪市第四中学校长,2000年调到本溪市高中任副校长,后任本溪市高中党委书记。

  

  如今,作为家庭的第四代教师,在本溪市第一中学任教9年的吕怿南,已连续担任两届高三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荣获校双优班级,学风正,班风浓;获得校级骨干教师,是地理组内学习科研教学的中坚力量,在学科教学比赛中多次获奖;教书中不断学习、钻研、进取,在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育人中不断探究、感悟、总结,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保驾护航。“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不断的努力中,他和学生们自觉自律,力求进步,负责做事,有始有终。

  祖辈的声望,父辈的业绩,成为了教师路上的行动力;祖辈的初心,父辈的热心,化作了教育途中的平常心。默默付出,甘为人梯,构成了这个教育世家的情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