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 强化教科人才支撑 培育振兴发展新动能 ——访辽宁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兼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王庆东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0日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打印本页

  “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来谋划、来推进。”日前,辽宁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兼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庆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省教育厅将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在塑造发展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推动辽宁高质量发展。

  王庆东介绍,辽宁是教育大省,教育基础雄厚,高校资源丰富。全省高校数量、在校生人数均居全国前列,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数量均位居全国前五,很多高校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等学科门类齐全,与全省产业布局结合紧密。

  “近年来,辽宁持续引导全省高校加强与企业特别是驻辽央企合作,在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2022年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 21.25 亿元。全省高校聚焦辽宁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做大做强 110 个优势特色学科、500 个国家一流专业,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科教人才支撑。”王庆东说。

  “在高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工程、航海与海洋工程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民用航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输变电设备制造等辽宁重点产业链条和主导产业链条,辽宁将争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水平大学与辽宁高校、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在人才共育、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开展关键技术创新攻关。”王庆东介绍,辽宁将争取教育部支持大连理工大学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引育高端人才和团队以及产生国际领先科技成果、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重大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积极争取教育部给予辽宁地方高校支持,为辽宁海洋、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企业技术需求,辽宁将实施‘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搭建校企供需对接平台,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供给与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王庆东表示,辽宁将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会同省直有关厅局分领域举办成果对接会,调动高校和企业双方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引导高校科研人员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举办“校企会客厅”,增强产学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同时围绕产业发展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问题,遴选自身优势学科与辽宁重点产业相匹配的高校举办‘校企圆桌’论坛,提升校企协同创新能力。预计到2025年,全省高校将累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和转化科研成果超过7000项。

  “辽宁将组织各市以国家级、省级、市级产业园区为基础建设15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教育资源与产业园区深度匹配,服务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同时,由行业龙头企业和高校牵头,组建20个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为园区和企业培养适用的高技能人才,解决园区和企业用工问题。”王庆东说。

  “在人才培养方面,辽宁将实施‘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工程’,着力培养理工农医紧缺人才、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王庆东表示,辽宁将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实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加快高层次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辽宁振兴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