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进民生福祉 倾力为民办实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③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2日 文章来源:辽宁日报 【字体:打印本页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结合主题教育部署要求,聚焦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紧盯教育领域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心谋划,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7月11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增进民生福祉 倾力为民办实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省教育厅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今年以来全省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多渠道扩大普惠性资源,让更多幼儿享受到普惠性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工作的主要举措、进展成效、亮点特点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

  年底前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9.2%以上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我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坚持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在扩大普惠性资源、完善保障机制、强化规范管理、提高保教质量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构建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我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安排中央及省本级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5.57亿元,同比增长26.9个百分点,用于保障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基本运转,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以及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保教质量。

  省教育厅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增加民办幼儿园普惠性学位供给,大力推进普惠性资源扩容增效,切实解决普惠性学位不足问题。年初以来,全省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5所,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5所,增加普惠性学位7000个,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下一步,省教育厅还将继续加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到2023年年底,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2%以上。

  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  适应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省教育厅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为持续加强幼儿园内涵发展,省教育厅通过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开展全国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创建工作,举办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理解和支持幼儿发展的良好氛围。

  幼有所育,教师是关键。我省建立省、市、县、校四级培训体系,支持师范院校设立并办好学前教育专业,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保教能力。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我省全面推进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定期开展园长岗位任职培训、教师师德师风和专业素养全员培训、送教下乡专题培训,提升幼儿园教师供给质量和水平。

  省教育厅还深入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积极开展优秀经验推广和成果共享,切实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健全幼儿园常态化评价机制,推进星级园建设,不断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

  持续增加财政经费投入  加快缩小办学质量差距

  我省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2023年,全省安排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42.2亿元,比2022年增加3100万元。其中,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33亿元,比2022年增加3300万元。

  以推进教育关爱为重点,我省完善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2023年安排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6700万元,惠及学生10.7万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排资金2.97亿元,惠及1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区)40余万名学生。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保障,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97.2%,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安置率连续3年达到100%。

  与此同时,我省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促进校际间管理、教学、教研紧密融合。目前,全省成立825个教育集团,成员学校3915所,占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的比例为98.2%,这项工作连续两年获得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出台《辽宁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加快缩小校际间办学质量差距。此外,聚焦校内减负提质,我省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开展全省义务教育教师岗位“大练兵”,7万余名教师参与“大练兵”活动,全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