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匠心筑梦书写育人篇章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6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一融双高”为路径,致力于具有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匠心筑梦共同书写育人篇章。
一、铸魂立德,厚植家国情怀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肩负着传授知识、塑造灵魂、引领方向的崇高使命。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将师生的理想信念与国家发展大局深度融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日常教学与管理之中,通过落实学习制度、开展主题教育等多种方式,确保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师生热爱祖国、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定期研究部署、风险隐患排查以及教育培训提升等手段,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确保校园内思想阵地的纯净与稳固,使每一位师生都能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成长成才,成为国家发展的坚实力量。用行动诠释教育的真谛,用信念浇灌祖国的希望,让“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在每一名师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师德引领,实现正己树人
师德师风建设乃立校之本、育人之魂。秉承教育者先受教育、领导者先做示范的工作理念,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将自我提升与师德建设并重,以身作则,做师德师风的表率。学校党委紧跟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将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确保“两个维护”深入人心,建设“清风校园”,通过“清风润初心·铸魂担使命”廉洁文化月系列活动,结合违规违纪专项排查、廉政党课、主题党日等举措,打造出清廉示范点,让廉洁成为师生心中的信仰、行为的指南。在师德师风建设上,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将上好课、教好书、育好人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加大教学创新、改革实践、成果产出的支持力度,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潜心育人,致力于培养更多引领学生成长的“大先生”,将“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作为教育工作的不懈追求,引领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匠心独运,聚焦精准施教
学校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实施“个性化+专业化”教育策略,根据学生特点和专业要求制定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训基地与工作室建设,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真本领,做到知行合一;同时,重视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通过构建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提升因材施教能力,引导教师把握成长规律,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明灯,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呼唤;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现立德树人与专业成长双轨并进。将“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石与灵魂,形成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需要辛勤的园丁给予合适的土壤和阳光的施教共识,以实际行动照亮青年学子的梦想之路、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四、产教融合,激发创新动力
科研是提升教师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科研与教学并重的理念下,学校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道路上,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主动对接城市建设行业的需求,以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目标,聚焦“双卓越”项目、“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和竞赛等方式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师生的创新活力,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创新精神引领教育改革。“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为教育与科研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获评省级书证融通示范专业、数字化改造示范专业,新建古建筑数字展馆、大美古建模型展区和三新文化走廊,立足职业教育,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应用创新,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成长。
五、倾心教育,服务学生成长
高校是知识的殿堂,是学生情感的港湾;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校党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辅导员、班导师、社团导师和企业导师“四导”育人团队,让教师在课堂、在课余、在公寓与学生相伴,通过定期的师生交流会、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指导等活动,建立起紧密的师生关系,确保每位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都能得到及时的支持和帮助。同时,积极搭建丰富的第二课堂平台,包括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竞赛等,全方位指导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青年学子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每一位教师都怀揣着“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学生关怀与指导,成为学生人生旅途中的温暖灯塔。
六、国际视野,涵养文化底蕴
学校倡导拓宽国际视野,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同时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全球意识,使他们成为兼具专业技能和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学校牵头建设的“尼泊尔·墨子工坊”被确定为省级墨子工坊,在与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工学院的深度合作中,拓宽师生国际视野,为师生提供了国际交流的平台,增强了跨文化交流能力;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传承与创新,通过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文化熏陶中提升人文素养。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不断完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创作空间,在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涵养深厚的文化底蕴。秉承“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学校将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奋力书写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