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成特色学生资助体系 年资助资金2.3亿元 年资助学生8.2万人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0日 文章来源:辽沈晚报 北斗融媒 东北新闻网 【字体:打印本页

  年资助资金2.3亿元,年资助学生8.2万人,沈阳已建成特色学生资助体系,兑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11月9日,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沈阳学生资助事业改革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沈阳市教育局副局长孙常福进行了相关发布。

  从幼儿园到大学

  各学段学生均可申请资助

  十年来,沈阳市新增学前资助等7个项目。目前,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共有资助项目22个,覆盖了全部学段。构建了“奖、贷、助、补、减、免、偿”多位一体的学生资助项目体系。

  沈阳市全面实行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一补”范围从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扩大到了非寄宿生;不断扩大中职免学费、高职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覆盖面,增加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名额,对当年考入大学的困难学生进行资助。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高中助学金由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本专科助学金由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建档立卡大学生资助由每生一次性补助3000元提高到7000元,本专科学生助学贷款由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2000元。

  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

  享受国家助学金

  2020年,沈阳市紧跟国家关于做好退役士兵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退役士兵教育资助政策,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对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或高职分类招考方式,考入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在校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均实行学费减免,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学生全部享受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参加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的退役士兵,享受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近年来,全市学生资助资金总量增加了8000万元,受益学生数量增加了3.88万人,真正做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申报、审批、拨付

  学生资助实行“一网通办”

  目前,沈阳市已经成功试点“一网通办”,明年将全面推开。今后,所有学生资助项目都能在移动终端上进行信息申报、提交材料、审批查验、资金拨付,做到学生资助网上办理。建立学校、区县(市)、市三级资金审批和监管流程,每一笔资金从申请、批准、审核、拨付、划入学生银行卡,每一个环节都有工作台账,都有部门、人员具体负责,实现全流程、各环节,都有监督、监管。

  精准资助对象:通过系统比对、调查走访、大数据分析、民主评议等手段,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识别认定机制,确保资助对象认定的精准化;精准资助标准: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档次和受助需求进行相应标准定制、发放,加大对脱贫享受政策家庭学生、防止返贫帮扶对象、低保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特殊群体的资助力度;精准资金发放:严格遵守规定程序、时间节点和资助标准,将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地发放到学生手中;精准资助信息:用好资助系统数据,发挥大数据对资助工作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水平。精准资助管理;形成由教育、财政、审计、纪检监察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监督机制,多措并举,多方发力,确保学生资助更公平、更高效。

  政策进社区

  开通教育政策“直通车”

  借助《沈阳市幸福教育进社区行动计划》,沈阳市教育局开设教育政策“直通车”,直接将各项教育政策送到百姓身边。利用招生季、入学季、毕业季、中高考季,以致学生一封信、资助政策简册、优秀学生励志案例等方式,面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做好政策宣传,充分发挥多媒介、多媒体作用,提高政策知晓率。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充分利用学校的主体责任、区县(市)的属地责任、市里的管理和监管责任,发挥校长、主任、班主任作用,把好学生资助的第一道关口。让符合政策的学生,及时得到资助。同时,工作人员经常深入社区,了解社区居民生活情况。加强与各委办局资源共享,及时了解经济困难家庭情况,发现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及时给予资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