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业大学送“智”入企 实现校企地“三赢”
“褚博士,你早点来我们企业就好了!”启升(辽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启龙常常在项目会上感慨道。辽宁工业大学于2024年5月启动了“智汇校地企 服务促振兴”赋能新质生产力博士入企行动,把55名科技人才“送”到企业创新一线,实现了“企业获智、学校育才、地方受益”的“三赢”效应。2024年,学校被授予“在推动科技成果省内转化工作中业绩突出”单位,获批辽宁省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
企业发展命题,校企共同解题。将知识融入生产,把研究搬进车间,主动破解企业在关键技术攻关中的人才瓶颈。第一批选派的博士助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248个,联合申请专利62项、申报软件著作权1项,撰写论文36篇。李青春博士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金属所李殿中院士团队联合攻关,开发出新型大型超长铸铁压光辊控制凝固技术,帮企业实现了高质量压光辊批量生产,产品技术水平国内一流,成功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帮助大连某企业年产值增加3亿元。在锦州汉拿电机有限公司,刘晏博士带领团队成立了创新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开发EPS控制器,预计年产值千万元以上。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通过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在做什么、需要什么,青年博士教师把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技术带回学校反哺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持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刘丛浩博士表示,“过去在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如今能将实际项目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了教学质效。”齐国超博士认为,“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企业真实项目的实习实践平台,有利于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助力产业升级,赋能辽宁振兴。博士入企行动紧紧围绕辽宁省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特别是锦州市“6+1”产业布局,聚焦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签订横向课题40项、合同金额达2千余万元,获批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纵向课题24项,联合成立辽宁省工业物联网与大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6个,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吴琼博士走访调研了近30家企业及行业协会,立足区域实际,撰写《浅析锦州市太和区铁合金产业发展趋势》调研报告,促成学校与多家企业共建了产学研示范基地,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项。
下阶段,学校将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打造校政行企协同、产教研用融合的“辽工大范本”,把学校科教人才优势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助力辽宁新时代“六地”建设,服务辽宁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