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构建“四维育人”体系 打造卓越研究生教育
沈阳药科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四维育人”体系,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药学人才。
传承红色基因,铸就高质量育人之魂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沈阳药科大学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调剂班。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学高等学府,学校赓续红色基因,以红色文化培根铸魂,形成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正德厚生、药济天下”的沈药文化,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铸就了高质量思政育人体系。加强党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以党建引领育人,实施“红色基因”教育工程,将“红医精神”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制药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全国首批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坚持固本培元,夯实高质量育人之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学校以“四项制度”建设为核心,构建高质量培养保障体系。一是健全导师管理制度,明确师德红线,建立诚信档案,完善奖惩制度,将立德树人职责考核纳入导师年度审核,以绩效、培养质量为基准建立研究生招生名额动态分配机制,开展“教书育人”优秀导师评选,弘扬尊师风尚,导师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建立本博直通、硕博贯通、申请-考核制度,深化招生模式改革,生源质量和结构持续优化。三是以核心课程为基础,强化科研活动赋能教学过程,将科研道德、学术规范固化为必修课,丰富国际公开课、行业专家实践课,聘任研究生教学督导,建立教学质量档案,完善动态调整机制,课程建设和质量保证体系日臻完善。四是加强奖助制度建设,奖学金-榜样力量、助学金-感恩之心、助学贷款-诚信为本、社会捐助-责任意识、勤工助学-能力提升的全方位资助育人机制全面形成。
践行守正创新,开启高质量育人之匙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学校强化质量管理,以“四个贯通”为引领,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一是贯通“学校、学院、学科、导师”四级培养,明确导师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强化权责分配,实现上下联动,营造全员育人氛围。二是贯通学位论文质量监管,规范“课程学习、论文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论文评阅、答辩、学位授予”全过程管理,建立基于关键节点的学位预警和分流退出机制,依托论文盲审、抽检等多种手段,强化同行专家评议,提升学位论文质量。三是贯通校际、校所、校地、校企、校军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聚焦创新药物研发、突破关键技术和解决“卡脖子”问题,以“项目制”为依托,通过引导研究生参与项目研发,实现跨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四是贯通国际化人才培养,参与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构建国际国内交融学术网络,促进研究生融入国际学术共同体。在国家和省组织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学校连续六年无“存在问题”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省级抽检“优秀率”达8.33%,超过全省平均比例6.04个百分点,位居省内高校第一。
倡导知行合一,探究高质量育人之道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学校以“四个着力”为抓手,构建高质量实践创新体系。一是着力提升学术交流能力,依托“沈药无涯论坛”开展学术报告、学术沙龙,多次主办全国药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吸引全国百余所高校研究生参会,开拓了学术视野。二是着力提升科研实践能力,引导研究生参与药物资源发现、产品研发和应用创新等实践训练,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满足行业需求。三是着力提升社会实践能力,组建国内唯一一支学生中药资源科学考察队,连续15年赴全国各地开展中药资源考察及科普活动,与国家药监局联办“药品安全科普创意视频大赛”等实践活动。四是着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组织参与“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走进药企、体验活力职场”等系列特色活动,提升职业胜任力。近五年药学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3.4%,其中协议就业率达74.0%。